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義民廟 新埔義民廟
• 主祀神祇: 邢府王爺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管理委員會制
• 官方網站: http://www.yimin.org.tw/
新埔褒忠亭義民廟自清代以來一直是竹塹地區客家族群共同的信仰中心,聯庄信仰之規模亦為全台首屈一指,義民廟曾經是撫墾拓荒時期外在社會動亂中客家籍移民內在心靈的寄託,亦為竹塹地區客家人保衛鄉土、捍衛家園、珽頸精神的象徵。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3 588 2238
地圖位置

新竹縣新埔鎮下寮里義民路3段360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廟宇介紹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事變中,北路戰役發生於竹塹地區,六張犁林先坤與石壁潭庄劉朝珍、陳資雲率領二路義民軍,於亂事平定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義民歸葬於新埔枋寮庄「雄牛睏地穴」,朝廷為表彰氣節,頒聖旨敕賜御頒「褒忠」匾,林先坤於六張犁建聖旨樓安置。次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地方仕紳捐地並籌建義民廟,供地方人士崇祀義民保鄉衛里之精神,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義民廟落成後,由地方仕紳慷慨施田而嘗祀日漸豐厚。義民廟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修理廟墓。同治元年(1862年)因彰化戴潮春之亂,粵籍義民軍死義者百餘人,故拾忠骸葬於墓旁,成為「附塚」,但至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因兵燹廟宇盡遭回祿,明治三十二年(1899)至三十七年(1904)湖口庄輪值經理徐景雲等號召十四大庄信眾捐資重建,至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重建完成。

大正十年(1921)修建廟後義塚,於大正十二年(1923年)十二月六日竣工。皇民化運動時,原擬於昭和十五年(1940年)沒收廟產,當時的管理者不斷奔走及向日本國會眾議院陳情,才免使廟產被充公。新埔枋寮褒忠亭義民廟信仰圈影響範圍包括桃園、新竹客家地區,此與土地開墾、攻守同盟及教育文化相結合。義民廟原為枋寮庄、六張犁庄之私家信仰,因值事經理有心將祭典推廣為客家人之共同信仰,遂思考逐漸擴大為整個竹塹地區客家族群的信仰中心,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義民廟祭祀負責人始立「敕封粵東義民祀典簿」,建立了桃、竹、苗地區之客家人共同參與義民廟之祭典活動。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設祀典輪值之制由新埔街、九芎林、大湖口、石岡子四大庄輪流管理,三年一輪,至光緒三年(1877年)大隘地區也納入義民廟祭祀圈內,演變成義民廟十四大庄輪值之祭典區,直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後更擴大為十五大庄輪值之祭典區,成為台灣最大的客家信仰中心。新埔枋寮褒忠亭義民廟的重要意義在聯庄輪值管理,在清代、日據時期以及戰後皆鼓勵子弟求取功名,戰後更創設義民中學,有維持社會教化的功能,百年來保衛鄉土的情感、對抗暴民也對抗暴政、貢獻地方回饋鄉土及展性地域主體性的特色是值得景仰的。

義民廟是新竹桃園一帶的客家族群信仰中心,其祭祀圈之廣大,祭典的熱鬧,可說是台灣最重要的廟宇之一。本廟於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第三級古蹟,嗣後於2006年重新公告為縣定古蹟。

義民廟在1904年整修完成後,另有局部的修繕與擴充,2004年委託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廣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包,除進行局部整修、改善古蹟空間與環境,並增設消防及照明等設備,工程至2005年12月完工。
建築特色
義民廟佔地廣闊,除了廟宇本體及前方廣大的廟坪之外,廟後有義民塚及副塚及周圍的廣大庭園,而成為本縣重要的遊憩勝地。義民廟建築本體之規模為「二殿二廊二橫屋」,應為明治三十七年(1904)重修之結果。

三川殿面寬五開間,中間三開間退縮成步口廊,牌樓面木石雕刻極為精緻,正殿中央奉祀「敕封粵東褒忠義民」神位,左右配祀三山國王、觀音娘、五穀爺等,廟內匾額之多是一大特色,特別是清代敕賜的「褒忠」、台灣總督長谷川清所贈「盡忠報國」等匾,成為本廟重要文物。另外義民塚的形制、石雕等亦十分精彩,值得一看。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
載入中,請稍候...

🎙️ AI解籤語音解讀Podcast

結合傳統籤詩智慧與現代AI技術的心靈指引節目

《AI解籤語音解讀》是一個結合傳統籤詩智慧與現代AI技術的心靈指引節目。
每集為您解讀一個真實的解籤案例,從感情、事業、健康到人生抉擇,日青上人以溫暖慈悲的智慧,為您指點迷津。
【節目特色】
真實解籤案例分享 · 深入淺出的籤詩解讀 · 具體可行的人生建議 · 溫暖療癒的聲音陪伴
立即在您喜愛的平台上追蹤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