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奠安宮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奠安宮 |
---|---|
• 主祀神祇: | 天上聖母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 官方網站: | https://www.dianangong.org.tw/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BeiDouDianAnGong/ |
建造年份 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遷建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
主祭神:天上聖母 ;例祭:天上聖母聖誕農曆三月廿三日
彰化北斗鎮東螺開基祖廟奠安宮供奉的海神媽祖又稱「東螺開基媽」,與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齊名並列為彰化縣地區三大媽祖廟,前身為東螺街天后宮。
彰化北斗鎮東螺開基祖廟奠安宮為東螺之開基湄洲媽祖廟,同時也是南彰化歷史最為悠久的媽祖廟之一。
主祭神:天上聖母 ;例祭:天上聖母聖誕農曆三月廿三日
彰化北斗鎮東螺開基祖廟奠安宮供奉的海神媽祖又稱「東螺開基媽」,與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齊名並列為彰化縣地區三大媽祖廟,前身為東螺街天后宮。
彰化北斗鎮東螺開基祖廟奠安宮為東螺之開基湄洲媽祖廟,同時也是南彰化歷史最為悠久的媽祖廟之一。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彰化縣北斗鎮光復里斗苑路一段120號
交通方式
南下
走國道1號,220km處北斗交流道下,150縣道/埤頭/北斗方向,
到底斗苑東路右轉直行2.3km後接斗苑路一段直行800公尺,奠安宮即在您左手邊
北上
走國道1號,220km處北斗交流道下,150縣道/埤頭/北斗方向,
到底斗苑東路右轉直行2.3km後接斗苑路一段直行800公尺,奠安宮即在您左手邊
走國道1號,220km處北斗交流道下,150縣道/埤頭/北斗方向,
到底斗苑東路右轉直行2.3km後接斗苑路一段直行800公尺,奠安宮即在您左手邊
北上
走國道1號,220km處北斗交流道下,150縣道/埤頭/北斗方向,
到底斗苑東路右轉直行2.3km後接斗苑路一段直行800公尺,奠安宮即在您左手邊
廟宇介紹
東螺街時期-東螺天后宮
明鄭時期,北斗先民渡海來臺,為保安然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乃至湄洲天后宮恭請聖駕,分靈殿內軟身媽祖聖尊,護航來臺。先民進入東螺舊社(溪州鄉舊眉村、圳寮村一帶)屯墾後,發展有成,乃於康熙年間創建「天后宮」。至於東螺街天后宮的創建年代,《台中州寺廟台帳》第一冊北斗街「奠安宮(媽祖宮)」項下記載為康熙57年(1718)5月,奠安宮廟方早期發行《北斗鎮奠安宮概史》則宣稱創建於康熙23年(1684),此二種說法目前已不可考,然而《台中州寺廟台帳》載錄時間明其月份,或有其所本。 考諸東螺街漢人聚落之形成,康熙年間創建祠廟之說法亦有所對應,不過草創時期的宮廟規模應當不大,其後伴隨著東螺街肆的成型,東螺街天后宮才逐漸發展、興盛起來。以台灣而言,東螺天后宮媽祖廟是全省少數幾間於康熙年間即已建廟者;就南彰化而言,歷史最久,堪稱彰南開基媽祖宮。
北斗街時期 -北斗奠安宮
嘉慶11年(1806)由於水災、兵禍以及漳州、泉州二族械鬥,東螺街傾圮,武舉陳聯登、文舉楊啟元勘查寶斗一地,卜示媽祖後,擇於東螺溪與清水溪之間一處「寶斗」的高亢河洲地,購地重建街肆與天后宮,北斗街於焉發展成為一名勝古肆。北斗建街之初,考量穩定人心,乃先於街肆中心,購買熟番土地,重建媽祖廟,並以媽祖廟為中心,擴展北斗街。待媽祖廟落成後,地方仕紳見於兵禍、水患連連,希望在媽祖的庇祐之下,街民從此安居樂業,故取「奠定厥居,安集乎民」之意,將「天后宮」更名為「奠安宮」。
新廟重建
民國63年(1974)地方倡議增建後殿,歷時10年,於民國74年(1985)落成。興建後殿期間,奠安宮前殿古廟因古樸廟貌,列為國家指定之三級古蹟,然而由於年久失修,安全堪慮,奠安宮管理委員會乃有重建新廟之構思,並鑑請內政部重新評估與解除古蹟認定。相對於此,地方另有保存古蹟之聲浪,認為奠安宮古廟對於北斗後世子孫具有傳承的意義,不容拆除或移往他處,其時亦有人提出折衷辦法,建議採取「廟中廟」的作法,既可擴建廟宇規模,同時亦能保存古蹟。最後,在管理委員會與地方政治人物的主導下,民國77年(1988)奠安宮解除古蹟認定,並將古廟拆遷至台灣民俗村內,新殿工程並於民國78年(1989)動土奠基,前殿歷經14年興建,擇於民國92年(2003)吉時入火安座,期盼衍派湄嶼,聖地重光。
明鄭時期,北斗先民渡海來臺,為保安然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乃至湄洲天后宮恭請聖駕,分靈殿內軟身媽祖聖尊,護航來臺。先民進入東螺舊社(溪州鄉舊眉村、圳寮村一帶)屯墾後,發展有成,乃於康熙年間創建「天后宮」。至於東螺街天后宮的創建年代,《台中州寺廟台帳》第一冊北斗街「奠安宮(媽祖宮)」項下記載為康熙57年(1718)5月,奠安宮廟方早期發行《北斗鎮奠安宮概史》則宣稱創建於康熙23年(1684),此二種說法目前已不可考,然而《台中州寺廟台帳》載錄時間明其月份,或有其所本。 考諸東螺街漢人聚落之形成,康熙年間創建祠廟之說法亦有所對應,不過草創時期的宮廟規模應當不大,其後伴隨著東螺街肆的成型,東螺街天后宮才逐漸發展、興盛起來。以台灣而言,東螺天后宮媽祖廟是全省少數幾間於康熙年間即已建廟者;就南彰化而言,歷史最久,堪稱彰南開基媽祖宮。
北斗街時期 -北斗奠安宮
嘉慶11年(1806)由於水災、兵禍以及漳州、泉州二族械鬥,東螺街傾圮,武舉陳聯登、文舉楊啟元勘查寶斗一地,卜示媽祖後,擇於東螺溪與清水溪之間一處「寶斗」的高亢河洲地,購地重建街肆與天后宮,北斗街於焉發展成為一名勝古肆。北斗建街之初,考量穩定人心,乃先於街肆中心,購買熟番土地,重建媽祖廟,並以媽祖廟為中心,擴展北斗街。待媽祖廟落成後,地方仕紳見於兵禍、水患連連,希望在媽祖的庇祐之下,街民從此安居樂業,故取「奠定厥居,安集乎民」之意,將「天后宮」更名為「奠安宮」。
新廟重建
民國63年(1974)地方倡議增建後殿,歷時10年,於民國74年(1985)落成。興建後殿期間,奠安宮前殿古廟因古樸廟貌,列為國家指定之三級古蹟,然而由於年久失修,安全堪慮,奠安宮管理委員會乃有重建新廟之構思,並鑑請內政部重新評估與解除古蹟認定。相對於此,地方另有保存古蹟之聲浪,認為奠安宮古廟對於北斗後世子孫具有傳承的意義,不容拆除或移往他處,其時亦有人提出折衷辦法,建議採取「廟中廟」的作法,既可擴建廟宇規模,同時亦能保存古蹟。最後,在管理委員會與地方政治人物的主導下,民國77年(1988)奠安宮解除古蹟認定,並將古廟拆遷至台灣民俗村內,新殿工程並於民國78年(1989)動土奠基,前殿歷經14年興建,擇於民國92年(2003)吉時入火安座,期盼衍派湄嶼,聖地重光。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非常乾淨,廟裡感受給我有種心靈寄託的平靜
剛好遇上隔日大甲鎮瀾宮媽祖要來,所以2樓有很多人打地鋪在睡覺
共二層,算是老街,馬路小條,停車場不多,後面有美食街。
香火不斷,宮廟打掃很乾淨,1、2樓都有飲水機供香客使用,漂亮的龍鳳燈籠很精美,鄰近有路邊及紅磚市場可供停車,附近的伙肉圓及麻糬大王是必吃的美食~
廟地恢宏高大,後段有結合餐飲規劃美食街,這樣可提供餐飲座位,又不會讓宮廟周遭攤位隨地擺放而導致環境髒亂
北斗奠安宮 東螺開基祖廟 主祀 天上聖母 北斗鎮重要的信仰中心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6:00 – 22:00
星期二 06:00 – 22:00
星期三 06:00 – 22:00
星期四 06:00 – 22:00
星期五 06:00 – 22:00
星期六 06:00 – 22:00
星期日 06:00 – 22:00
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