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
廟宇簡介
| • 廟宇別稱: | 臨濟護國禪寺 |
|---|---|
| • 主祀神祇: | 釋迦佛祖 |
| • 宗教類型: | 佛教 |
| • 組織方式: | 董事會制 |
| • 官方網站: | https://www.linchitemple.com/ |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LinChiTemple/ |
開山祖師為日人梅山玄秀和尚,於明治31年受兒玉總督遨請來台於劍潭孝開始佈教,並於圓山西麓建一禪堂「鎮南山臨濟護國禪寺」,創建於1900年,於1912年落成。 光復初由觀音山凌雲寺住持本源法師接禗,本孝佔地約1公頃,除大雄寶殿,尚有彌陀殿、華藏殿、藏經樓閣、寮房、膳堂等,壯麗堂皇。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中山區玉門街9號
交通方式
搭乘台北捷運淡水線至圓山站下車,沿玉門街步行即可抵達,開放時間至下午五點。
廟宇介紹
臨濟護國禪寺,始建於1900年,完工於1911年,1912年6月21日舉行落成佛像安座大典;為台灣日治時期初期,日本僧人梅山玄秀(梅山得庵)禪師所建。他當時受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邀來台弘法布教,是台灣唯一冠以護國之名的佛寺。兒玉總督曾作〈寄圓山鎮南山〉之七言詩以茲紀念。
臨濟護國禪寺屬於佛教禪宗的分支臨濟宗妙心寺派,山號鎮南山,為日本佛教於台灣宣教的重要場所。承襲日本伽藍的仿宋式禪寺格局,大雄寶殿為木結構之重檐歇山頂式建築,供奉釋迦三尊;另有鐘樓門,同為現存台灣日治時期木構式建築中,興建年代最早的代表,目前已列入台北市市定古蹟。寺前先民之大砥石及禪寺周圍的開山始祖墓、石雕佛像等亦多具歷史文物價值。因為位於圓山遺址附近,曾於建構中發現眾多台灣先民遺跡。
依據民德寫真館(台北)於1941年發行的《臺灣佛教名蹟寶鑑》,原名「鐵真院」的台北市市定古蹟:北投普濟寺,也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北的布教據點。
2007年4月護國禪寺進行修護工程,改善大雄寶殿木材因雨水、白蟻侵蝕而腐黑,甚至下雨時漏水的狀況,工程共耗資8575萬元;款項中,禪寺所在的台北市政府補助了1805萬元,其餘款項則由禪寺與其信徒自行籌措及日本相關宗教機構的募捐資助。為了恢復台灣日治時期的大雄寶殿原貌,寺方向日本京都竹村瓦商會訂製仿作黑瓦片約三千枚,並搜集檜木進行整修;樑柱上的紅色油漆,也由匠師以藥水清除,還原為原木色。2008年8月27日舉行大雄寶殿修復落成典禮。
臨濟護國禪寺 官網: https://www.linchitemple.com
臨濟護國禪寺屬於佛教禪宗的分支臨濟宗妙心寺派,山號鎮南山,為日本佛教於台灣宣教的重要場所。承襲日本伽藍的仿宋式禪寺格局,大雄寶殿為木結構之重檐歇山頂式建築,供奉釋迦三尊;另有鐘樓門,同為現存台灣日治時期木構式建築中,興建年代最早的代表,目前已列入台北市市定古蹟。寺前先民之大砥石及禪寺周圍的開山始祖墓、石雕佛像等亦多具歷史文物價值。因為位於圓山遺址附近,曾於建構中發現眾多台灣先民遺跡。
依據民德寫真館(台北)於1941年發行的《臺灣佛教名蹟寶鑑》,原名「鐵真院」的台北市市定古蹟:北投普濟寺,也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北的布教據點。
2007年4月護國禪寺進行修護工程,改善大雄寶殿木材因雨水、白蟻侵蝕而腐黑,甚至下雨時漏水的狀況,工程共耗資8575萬元;款項中,禪寺所在的台北市政府補助了1805萬元,其餘款項則由禪寺與其信徒自行籌措及日本相關宗教機構的募捐資助。為了恢復台灣日治時期的大雄寶殿原貌,寺方向日本京都竹村瓦商會訂製仿作黑瓦片約三千枚,並搜集檜木進行整修;樑柱上的紅色油漆,也由匠師以藥水清除,還原為原木色。2008年8月27日舉行大雄寶殿修復落成典禮。
臨濟護國禪寺 官網: https://www.linchitemple.com
參拜流程
自由參拜
建築特色
位於圓山西麓,依山傍水,附近基隆河蜿蜒流過,孝陎積頗廣,格局宏整,至今大雄寶殿仍保存完好,全為木結構之歇山童簷式。山門建築屬於日本江戶時期風格。另外,寺前大砥石(二千年前遺物)及孝後開山始祖墓、石雕佛像等亦多具歷史文物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