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竹山連興宮
• 主祀神祇: 天上聖母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管理委員會制
•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jsmzm/
媽祖是民眾出外在外打拼時祈求平安和財富的守護神,竹山雖是都是山,但是先民仍然是奉者媽祖坐船來竹山;船一定要靠港,媽祖廟從「大船入港」的思維,讓人們將船視為領航者、聚寶盆,就如同舟共濟般財富滿門,平安滿家,所以媽祖是竹山人的守護神。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4 9264 2487
地圖位置

南投縣竹山鎮竹山里8鄰下橫街28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廟宇介紹
連興宮原名連輿宮,亦稱呼天宮或媽祖宮,奉祀媚洲媽祖,早年本名天上宮,約清代中葉咸豐年間,經大規模重修之後改名,惟當時仍並用天上宮舊名,創建年代有二種說法,一為乾隆七年(1742),另一為乾隆二十一年,經咸豐6年(1856年)、日治明治40年(1907年)及民國61年三次大修建,是南投縣歷史最悠久之媽祖廟。
連興宮在竹山鎮鬧區內,主要取其「水沙連興旺」寓意命名,本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廟內前殿奉祀媽祖本尊外,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原本安座在社寮媽祖宮,因整修駐進一尊有三百年歷史之黑面媽祖,卻不願回駕(每年媽祖誕辰前十天,用神轎將媽祖迎回娘家社寮媽祖宮之活動,已延續80年)。黑面媽祖,神像高二尺八,加上座椅、后帽高四尺二,因當年由大陸攜臺不易,雕刻師採軟骨式工法,神像四肢關節部份以文武榫接合,可拆解分開在組合的精巧設計。神像除四肢可活動外,腳纏裹腳布,三寸金蓮穿上繡花球,耳戴耳環,於臺灣十分罕見。

廟內古物遍佈,如神龕門首的「德佈山海」古匾,左壁外牆邊的「正堂馬示」石碑,及道光四年記載解決「排夫」被勒索糾紛古碑,宮門兩側的石獅及其基座,正門及左右邊門的門腳石,宮內圓柱柱礎,樑上飛獅座、斗拱、瓜桶、媽祖像等,尤其是福州溥明的傑作千里眼及順風耳兩尊神像,是本省罕見的珍品。
 
「正堂馬示」石碑係於乾隆43年(1778)立於市區的連興宮右門外牆之上,但在921大地震災害祇賸半截,所幸另外半截已經在之前連興宮整建時挖出.重見天日.目前上下截已經復原.放置在連興宮內的右側入口供人憑弔.

竹山媽祖廟用竹山的「竹」打造藝術造型台灣第一艘竹船,船舷圍繞刻有十二支生肖的竹法輪筒,每箇法輪筒刻有五箇元辰星君,凡到廟祈願者,先找到自己的元辰星君然後依序轉動法輪,再焚香稟報媽祖祈求照亮本命元辰星君,並針對各人的需求加以加持和庇佑。
就是竹山、鹿谷地區民眾口中的「媽祖宮」,是本區媽祖信仰的中心,位於竹山路與下橫街交口處的鬧區內,是竹山最古老的廟宇,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西元一七五六年),是當時沙連堡的信仰中心。清朝當時把田仔溪以北的地區稱為「沙連堡」,「連興」就是「沙連堡興旺」的意思。
本宮前殿為傳統廟宇建築,因年代久遠,牆壁仍為古老土角磚造,頗具特色,廟身則雕樑畫棟,琉璃瓦頂,燕尾飛龍,建物神像均被薰成漆黑,古色古香,雖經多次修建,仍保有多種古物,如神龕門首的「福佈山海」古匾,右壁外牆邊的「正堂馬示」石碑(註一),及道光四年的古碑(註二),宮門兩側的石獅(註三)及其基座,正門及其左右邊門的門腳石、宮內圓柱柱礎…..等等,尤其是媽祖左右協護千里眼與順風耳兩尊神像,是福州師父的傑作,為本省罕見的珍寶。而廟內黑面二媽祖更是奇特,雖為木雕,但肢體可活動屈折,為極其罕見的「軟身媽祖」,原為本鎮社寮地區武德宮的媽祖娘娘,因修廟暫駐本宮,後來媽祖聖示願常駐連興宮,因此每年乃有社寮地區例行前來迎回軟身媽巡視的活動。

本宮還有另一特色,就是不但供有註生娘娘,還有十二位助產士,一般稱為「十二婆姐」,神像各具姿態,各司其職,保祐婦女生產安全及嬰幼兒平安成長,全省僅見。
本宮歷來傳奇頗多,有日據空襲時期媽祖化現救民事跡等,總之,媽祖早為民眾心中不可撼移的守護神,就如同照顧民眾的慈母般。事實上,本區民眾很多都是自小為本宮媽祖的契子。
本宮於九二一震災中因土造牆壁實難敵強震,造成了若干的毀損,卻也因而顯露出其古拙質地的原貌,在地方人士奔走之下,終於正式被列為古蹟。

(註一)
本碑立於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為長方形立體石碑,崁在連興宮前殿右壁外牆上,似有部份碑體被埋,高五十四公分,寬六十三公分,厚十一點五公分,碑面風化嚴重,部份字蹟已經模糊,此碑似在描記乾隆二十七年秋,彰化知縣胡邦翰勘察水沙連,諭告居民凡水沙連堡沿山一帶,未報墾納賦者,應照一九稅之例,繳年租約二千元,配入本廟,充作香燈之費」一事。據傳此後連興宮香火盛極一時。
九二一震災後,本宮於修建過程中挖出深藏地下五十年的「正堂馬示」斷碑,原本失落五分之三的乾隆古物終得完整重見天日。
(註二)
本碑立於清道光四年(西元一八二四年),在連興宮前殿右壁外,高一三二點五公分,寬六一點五公分,厚一一點五公分。當時陸路交通不便,清水溪、濁水溪未淤積,竹農山產竹木綑綁成排,順水而下彰化之溪州北斗市場出售,押送竹排的人稱為「排夫」,此碑記載當時解決排夫被勒索糾紛及約定每排抽二百文充為連興宮及元帥廟香燈諸實,並規定雙方不可再無理滋事,否則送官辦理,決不原諒的事實。
(註三)
連興宮石獅自來即為竹山地區小孩愛玩之處,一代接一代的傳襲下去,小孩見到石獅總難免的被吸引。獅子口中有石球,卻又緊咬著牙關,小孩一代接一代想把石球弄出來,至今仍未能成功。
九二一震災後,一雙石獅子中的公獅(上方石獅獨照)竟於夜間不翼而飛,陪伴著竹山、鹿谷地區老、中、青、兒童數代無數民眾成長,深深烙印在眾人心中的美好回憶就這麼被宵小之徒抹去,小偷偷的不只是一尊可愛的石獅子,而且是掠奪了每人生命的一隅、竹山鹿谷地區文化的一部,讓人傷心不已,如今只得再補造一尊安置於原處(見上面第一張照片右邊石獅)
建築特色
閩南風格

連興宮為二進帶兩廊的街屋格局廟宇,受其腹地規模的影響,第二進結合了正殿與拜殿的功能,形成雙連山牆的特殊形式。

在構造上雖經歷次改建,形成傳統與現代並構的情形,但連興宮仍以一般磚、石、木等形式為主,在表現手法上亦維持一般廟宇的風貌;木構架部份雖不若一般廟宇裝飾得富麗堂皇,但受原鄉風格影響,仍表現出精緻細膩的技巧。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4.6
starstarstarstarstar_half
363 則評論
紀志強
starstarstarstarstar4 個月前
2024-12/8日 竹山連興宮媽祖廟 連興宮,是一座主祀媽祖的廟宇,位於臺灣南投縣竹山鎮,是南投縣縣定古蹟。該廟是竹山、鹿谷地區居民口中的「媽祖廟」或「媽祖宮」,是該區域之媽祖信仰中心,位於竹山路與下橫街交口處鬧區內 竹山鎮連興宮創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西元1756年),當地居民多稱為「媽祖廟」,廟宇中供奉黑面二媽祖,是較為罕見肢體可活動的軟身媽祖木雕神像,原為社寮武德宮媽祖娘娘,因修廟暫供奉於連興宮,而後媽祖娘娘聖示願常駐連興宮。連興宮據創建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擁有土角磚造的牆壁,以及多項雕刻、交趾陶與彩繪等精湛的裝飾工藝,廟宇內也收藏有古匾、石碑及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像等珍貴文物,目前經評定為國家三級蹟。 ????
孫慧君
starstarstarstarstar6 個月前
全台媽祖廟環島南投站,特地選在這是因為有尊竹媽祖,竹編媽祖動用八位專業竹編老師,耗時兩個半月才完成,做工之細緻,甚至把媽祖衣襬都做出了飄逸的感覺。 鹿谷地區民眾口中的「媽祖宮」,是本區媽祖信仰的中心,位於竹山路與下橫街交口處的鬧區內,是竹山最古老的廟宇,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西元一七五六年),是當時沙連堡的信仰中心。清朝當時把田仔溪以北的地區稱為「沙連堡」,「連興」就是「沙連堡興旺」的意思。而廟內黑面二媽祖更是奇特,雖為木雕,但肢體可活動屈折,為極其罕見的「軟身媽祖」
蕭雅玲
starstarstarstarstar1 個月前
國家三級古蹟,有兩百多年歷史,竹編媽祖用竹編製作完成這尊高有200公分的媽祖像
小小
starstarstarstarstar6 個月前
很有歷史的媽祖廟,建築有很多細節可以慢慢看,一樓到三樓都有神明,這裡的環境氛圍很靜,讓人心都平靜下來了,是很值得來走走的古蹟!
YuTaso Chang
starstarstarstarstar9 個月前
位於南投竹山老街旁,古樸的建築見證了其古老的歷史,維繫著老竹山人的信仰,廟內有著竹編媽竹,與地方產業相互呼應,相得益彰。若有至南投旅行,別忘了這維護良好的古蹟,見證在地文化與歷史的老廟。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6:00 – 21:00
星期二   06:00 – 21:00
星期三   06:00 – 21:00
星期四   06:00 – 21:00
星期五   06:00 – 21:00
星期六   06:00 – 21:00
星期日   06:00 – 21:00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
載入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