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
廟宇簡介
| • 主祀神祇: | 觀音菩薩 |
|---|---|
| • 宗教類型: | 佛教 |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南市東 區台南市東區龍山里東門路2段134巷27號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百多年歷史之廟,
與其他龍山寺都是分靈自
泉州府晉江縣的泉安龍山寺,
清治時期正式建寺於臺灣府城大東門外,
日治時期因馬路拓寬而遭拆除,
今現址重建。
一、寺廟簡史
位於臺南市東區東門路2段龍山里134巷27號的「臺南龍山寺」,始建於西元1715年(康熙54年),以老古石建於臺南東門城內,雍正/乾隆/同治/光緒期間,均有整修。尤以乾隆年間「蔣公子」主持重修後,廟貌一新,盛譽一時,評列為府城七寺八廟之一。直至日據時期因「市區改正、寺地闢築道路」而於西元1927年(民國16年)遷建東門外現址。與鹿港/萬華/鳳山/淡水龍山寺,同分靈自福建泉州府安海龍山寺。
西元1980年(民國69年)報奉臺灣省政府核准原地拆除重建,氣象一新。然於西元2000年(民國89年)10月8日上午因電線走火慘遭祝融,數分鐘內二、三樓全毀。旋於民國90年9月開啟重建工程,除了主建體外,現今供奉於二、三樓的佛菩薩聖像係由知名雕刻師於龍山禪院歷時一年餘完成,至92年12月1日恭迎安座完畢。各次重建均賴有力人士多方奔走,四方大德善士捐助。
二、供奉現況
主祀神明:觀世音菩薩。
1樓供奉:觀世音菩薩,有主尊和小尊。但主尊像貌與民間常見者迥異,個人覺得比較類似媽祖。
2樓供奉: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3樓供奉:千手觀音。
三、賞遊心得
由以上寺廟簡史可知,臺南龍山寺的現況,是非常新的3層樓建築,實則外觀上已完全無法認知為「古蹟」。故不建議專程訪古,如拜訪府城時列入行程之一即可。寺前有高齡150年老榕樹/三樓殿內有個木雕古董神明鑾轎及百年樟樹雕刻的千手觀音/三樓露台適合眺望納涼,參訪時間含拍照大約15-20分鐘。
四、停車
寺廟後方府東街和府東街21巷口雖有龍山里停車場,惟車位少常已滿位。不過自府東街21巷駛入,內有龍山里第一區/第二區等一整片的計時停車場,每小時20元,車位非常多,除非旺日不至全滿,建議順道走訪與龍山寺相鄰的日式建築群「原台南州立農事試驗場宿舍群」、「台南納涼屋(浴衣體驗)」,及「臺南市環保局藏金閣」等全齡皆宜的景點。
即使是民國16年遷建的寺廟,但也在此地近百年,寺內親切的觀世音菩薩坐像旁還供奉一張佛頂骨舍利照,很特殊。
97年把家人牌位+“點主"的神主牌放在該寺,原來安頓牌位處是位於該寺大殿二樓後方(一直以為該處都是龍山寺的院區),然而去年(112年)該寺換了住持後,竟然在未告知的情況就將整個安頓牌位處所移到大殿的地下室了,原本以為只是後面院區整修而暫放,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後面那一棟樓"不續租了",而這個搬遷是永久的,當下已經心理很不舒服的表達怎麼可以在完全不知會家屬的情況下就任意搬遷....但也無奈木已成舟。
後來實在不忍先人牌位放在一個無法良好通風的地下室,每次只要有上香就煙霧瀰漫,決定把家人牌位請走,結果要請走牌位時,又發現該寺居然在"完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把原本有"點主"的神主牌全部火化!!
唯一有點主的家人牌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這樣沒了,要如何能不生氣?
問了該寺的住持為什麼有這情況,竟然全都推給前任工作人員,彷彿現任的人員都沒有責任了?
而這位前任的工作人員是過去16年來都有負責的年年通知法會的人,反倒是現任的人員在接手後做了所有的改變都是一聲不響地....
最後要說的是,這裡變成一個完全不能信任的寺廟,吃了一個很大又完全不能挽回的悶虧,特意來做這個評論。
主祀觀音菩薩,共兩爐。不太像一般的廟宇。感受不到像其他龍山寺的古色古香。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5:50 – 17:30
星期二 05:50 – 17:30
星期三 05:50 – 17:30
星期四 05:50 – 17:30
星期五 05:50 – 17:30
星期六 05:50 – 17:30
星期日 05:50 – 1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