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
廟宇簡介
| • 廟宇別稱: | 南港金山寺 |
|---|---|
| • 主祀神祇: | 觀音菩薩 |
| • 宗教類型: | 佛教 |
| • 組織方式: | 執事會 |
今之金山寺,前身位於台北縣污止鎮橫科里12號。由在家之士:宋秋輝、宋陳桃夫婦共設正信堂,供奉觀音菩薩。
後來左鄰右舍蒙菩薩顯靈加庇常來禮拜,信眾漸多,而該地區卻是屬軍區,出入不亲;加上宋先生往生,其妻宋陳桃年歲老邁,無法維持,是以讓渡他人。
後來左鄰右舍蒙菩薩顯靈加庇常來禮拜,信眾漸多,而該地區卻是屬軍區,出入不亲;加上宋先生往生,其妻宋陳桃年歲老邁,無法維持,是以讓渡他人。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南港區中南里中南街168巷1號
廟宇介紹
時民國四十九年,有地方人士-陳太山、莊得利、楊建標等人,興貣信心,以新台幣伍千元接受內部(即舊有之佛像及法器),繼承正善堂之香火,然雖有此物而無孜置之處。於是商得座落於台北縣三重埔林地-地號901號之共業地主:詹皇、詹六等人同意,願從此地號內撥出150坪,作為敬獻重建廟宇之用地,即現在的金山寺。
金山寺原於民國五十年十二月十一日由楊建標以私建廟登記,後改為募建,正式成為地方香火廟。
早期禗理人畢竟是在家之士,無法專心投入寺務之發展,曾多次更改禗理人,亦無法成為佛教正統之寺廟,仍為一般佛、道、神混之廟。後因佛教在台發展快速,在每個地方皆有出家僧侶弘揚佛法,度化世人,社會居家之士受益匪淺。因此禗理人張天發、張朝買先生等人,達成共識,認為此供奉之主神既是佛教之觀音菩薩,理應由出家僧侶住持禗理。
適逢乘弘法師留日返台,經人介紹,於民國六十三年夏季受聘為金山寺住持,原有禗理人放下重擔,把一切寺務交給新聘之住持處理。 乘弘法師接下寺務,隨即成立共修念佛會,每星期三、星期日,帶動地方信眾共修念佛,講解佛法,感化人心。二十多年來馬不蹄停的努力弘揚佛法,地方信眾無不得益,步上善行,金山寺由此成為正統的佛教道場。
金山寺原於民國五十年十二月十一日由楊建標以私建廟登記,後改為募建,正式成為地方香火廟。
早期禗理人畢竟是在家之士,無法專心投入寺務之發展,曾多次更改禗理人,亦無法成為佛教正統之寺廟,仍為一般佛、道、神混之廟。後因佛教在台發展快速,在每個地方皆有出家僧侶弘揚佛法,度化世人,社會居家之士受益匪淺。因此禗理人張天發、張朝買先生等人,達成共識,認為此供奉之主神既是佛教之觀音菩薩,理應由出家僧侶住持禗理。
適逢乘弘法師留日返台,經人介紹,於民國六十三年夏季受聘為金山寺住持,原有禗理人放下重擔,把一切寺務交給新聘之住持處理。 乘弘法師接下寺務,隨即成立共修念佛會,每星期三、星期日,帶動地方信眾共修念佛,講解佛法,感化人心。二十多年來馬不蹄停的努力弘揚佛法,地方信眾無不得益,步上善行,金山寺由此成為正統的佛教道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