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人書院文昌祠
廟宇簡介
• 主祀神祇: | 文昌帝君 |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 官方網站: | https://gisrl.ascdc.sinica.edu.tw/religiontw/?q=node/5310 |
原是清朝大龍峒地區學童上學的地方。咸豐三年(1853年)舉人陳維英於保安宮內設立「樹人書院」。日據之後,改置於文昌祠,所以文昌祠又稱「樹人書院」。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大同區老師里迪化街2段364巷14號
廟宇介紹
清朝時期,大龍峒人在保安宮內供奉文昌帝君。後在舉人陳維英的計劃下,於保安宮內成立「樹人書院」,廣為傳播知識,也大幅提昇了地方上的文化層次,堪稱大龍峒文化教育的先驅,培育無數人才。
在日據時期,繼行教育之責,每年舉行祭典時,頒發公學校獎助學金,激勵學童。後來另建「樹人書院文昌祠」於今臺北市迪化街2段上。現在每當考季來臨時,考生往往將准考證和供品擺放上桌,祈求上榜,供品諸多,各有意涵,如橘子表大吉大利、青蔥表聰明靈巧、金棗表金榜題名、菜頭表有好彩頭、桂花葉表有貴人助等等,煞是有趣。
文昌祠見證大龍峒的教育史,與大龍峒公學校有共同的文教淵源,不但是該地區重要的歷史古蹟,也見證著先人傳世傳家的文教之風。
在日據時期,繼行教育之責,每年舉行祭典時,頒發公學校獎助學金,激勵學童。後來另建「樹人書院文昌祠」於今臺北市迪化街2段上。現在每當考季來臨時,考生往往將准考證和供品擺放上桌,祈求上榜,供品諸多,各有意涵,如橘子表大吉大利、青蔥表聰明靈巧、金棗表金榜題名、菜頭表有好彩頭、桂花葉表有貴人助等等,煞是有趣。
文昌祠見證大龍峒的教育史,與大龍峒公學校有共同的文教淵源,不但是該地區重要的歷史古蹟,也見證著先人傳世傳家的文教之風。
參拜流程
自由參拜祈福,禁燃點蠟燭、鞭炮、金紙
建築特色
閩南式。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假日開放時間比較隨興 不固定
今天是假日擺了供品/准考證拜完
想說等拜完保安宮 再回頭來拿
結果門就關了,准考證還在裡面?
幸好廟對面的善良姐姐幫我打電話
聯絡到廟裏爺爺的家人來幫我開門(感謝二樓姐姐)
當時只有我一個香客,廟方爺爺站在旁邊看我拜,沒說他要提早關門了??
網頁上面時間的開放到18:00是錯誤的喔!!
樹人書院文昌祠曾是舉人陳維英設立「樹人書院」的地方,於清末改置為文昌祠,所以此文昌祠又稱樹人書院
這個文昌祠雖小,但相當漂亮,廟內桌上壓有考生的准考證及資料,祈求考運順利,金榜題名
到訪時,即使當日是週末來訪,廟內完全沒人,可慢慢觀賞廟內漂亮的雕刻圖像及壁畫
看到莊永明先生寫的書,有介紹到樹人學院,所以在拜訪陳悅記老師府之後過來參訪。沿著延平北路四段往三段走,看著Google map導引就不會錯過了,雖然在延平北路上,但門牌號碼是迪化街二段364巷14號,巷口就有紅綠燈喔!
即是文昌祠,雖然外型是廟宇畢竟與一般寺廟不同,但廟內仍有不少考生祈願考試順利的卡片,可謂獨樹一格!據說祈求考運相當靈驗喔!
在文昌祠內牆壁上有重建碑記,記載得很清楚,原本是在保安宮內供奉文昌帝君,之後在此讀書的人越來越多,於1853年(這年也剛好是頂下郊拼的那年)正式成立樹人書院於保安宮內,這也是大龍峒地區文風鼎盛,五步一秀十步一舉的源頭活水。
無論實際原因為何,規模變大了總是得獨立出來,於是1928年才在目前的現址(古時稱隆同街尾的土磐間埕)建立樹人書院文昌祠,歷四年而成。
光復後被考試院銓敘部借用達數十年,可能因疏於維護,導致屋脊殘破隨時有崩塌之險,故於1990年重建,歷二年而成,可能因為這樣,在祠裡尋覓良久,楹聯幾無建立年代,也無年代較久的匾額,實在找不出歷史建築的痕跡。
寺廟在國民政府遷臺後被佔用借用的情況,應該是普遍的情況,如保安宮也曾被隨國府來台的民眾嚴重佔用,西門町的西本願寺也因被機關、民眾佔用,環境複雜混亂,導致火災燒毀,又如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也曾短暫借給成功高中、中山女高使用。
:平常時候此廟宇一個人也沒有,這間廟其實非常安靜。桌上還滿是灰塵,有點冷清,但是這間廟其實是隱藏版文昌廟。
環境清幽,能量很飽滿,人煙稀少,文昌帝君嚴肅而需要尊敬,注重禮數,服裝儀容端莊 ,不可嬉鬧,不可心浮氣躁。推薦!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7:00 – 18:00
星期二 07:00 – 18:00
星期三 07:00 – 18:00
星期四 07:00 – 18:00
星期五 07:00 – 18:00
星期六 07:00 – 17:00
星期日 07:0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