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台天后宮
廟宇簡介
| • 廟宇別稱: | 開臺天后宮 八里開台天后宮 天后宮 |
|---|---|
| • 主祀神祇: | 三官大帝 |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 組織方式: | 管理人(住持)制 |
| • 官方網站: | https://tour.ntpc.gov.tw/zh-tw/Attraction/Detail?wnd_id=60&id=110066 |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4629524310 |
八里開台天后宮,是臺灣新北市八里區的媽祖廟,位於八里渡船頭附近,與關渡宮、淡水福佑宮,為淡水河口三大歷史性媽袓廟。
雖有「開台」兩字,但比台南大天后宮建廟晚。
雖有「開台」兩字,但比台南大天后宮建廟晚。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二段191號
廟宇介紹
早期八里坌是北台灣軍事與行政重鎮,海神媽祖信仰是遷居、經商往返台海之間的先民心靈所託,因此八里一帶地方鄉紳耆宿,遂倡議建廟奉祀媽袓,經民眾和文武官吏熱烈鄉應捐資興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創建此此廟。
咸豐二年(1852年)廟方有感於廟貌日舊,地方士紳李源、陳欉等人,再度發起建廟,雖過程有所阻撓,但仍於咸豐十年(1860年)完成重建。
昭和二年(1927年)再度重建,當年建廟頗為用心,闢請石雕名匠張火廣、辛亞救拼對場,原是所民藝價值頗高的廟宇,可惜在民國兩度重修後古意儘失。僅剩部份石雕柱礎和古碑文兩面供有心人尋古。
早年,廟前聚落不高,此廟矗立渡船頭,與北岸渡船頭淡水福佑宮對開,有不少風水沖剋的傳說。八里開台天后宮今日仍是八里地區最代表性的媽袓廟,每年除了媽祖誕辰,農曆10月15日也有大拜拜,和八里大眾爺廟一文一武形成該鄉信仰中心。
八里開台天后宮創建於清乾隆25年,即民國前152年(公元1760年)農曆4月15日。 是時,先民常遷居,經商於台海之間,舟船行在海上,亦常遇大風大浪而隩象環生,居於八里一帶地方鄉紳耆宿,遂倡議興建天后宮奉祀天上聖母可護佑行船安全,民眾獲悉後即熱烈響應,紛紛捐資興廟,並立名為開台天后宮。
自開台天后宮創建後,天上聖母於海上庇祐行船安全,前往參拜祈福之信善人潮不斷,清咸豐2年,民前60年(公元1852年),地方鄉紳李源官、陳欉官等人,有感於天后宮廟貌老舊,遂捐資重修並重定廟界,於清咸豐10年完成。
後經民國18年、60年2次重建,開台天后宮始有今日之規模,目前該宮廟古典雅致,頗具有傳統風味。
咸豐二年(1852年)廟方有感於廟貌日舊,地方士紳李源、陳欉等人,再度發起建廟,雖過程有所阻撓,但仍於咸豐十年(1860年)完成重建。
昭和二年(1927年)再度重建,當年建廟頗為用心,闢請石雕名匠張火廣、辛亞救拼對場,原是所民藝價值頗高的廟宇,可惜在民國兩度重修後古意儘失。僅剩部份石雕柱礎和古碑文兩面供有心人尋古。
早年,廟前聚落不高,此廟矗立渡船頭,與北岸渡船頭淡水福佑宮對開,有不少風水沖剋的傳說。八里開台天后宮今日仍是八里地區最代表性的媽袓廟,每年除了媽祖誕辰,農曆10月15日也有大拜拜,和八里大眾爺廟一文一武形成該鄉信仰中心。
八里開台天后宮創建於清乾隆25年,即民國前152年(公元1760年)農曆4月15日。 是時,先民常遷居,經商於台海之間,舟船行在海上,亦常遇大風大浪而隩象環生,居於八里一帶地方鄉紳耆宿,遂倡議興建天后宮奉祀天上聖母可護佑行船安全,民眾獲悉後即熱烈響應,紛紛捐資興廟,並立名為開台天后宮。
自開台天后宮創建後,天上聖母於海上庇祐行船安全,前往參拜祈福之信善人潮不斷,清咸豐2年,民前60年(公元1852年),地方鄉紳李源官、陳欉官等人,有感於天后宮廟貌老舊,遂捐資重修並重定廟界,於清咸豐10年完成。
後經民國18年、60年2次重建,開台天后宮始有今日之規模,目前該宮廟古典雅致,頗具有傳統風味。
參拜流程
天公、聖母、土地公、武財神、開山祖師
建築特色
古式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八里開臺天后宮建於1760年,當地人稱為「街仔媽」。該廟不僅與八里大眾廟同為八里渡船頭地區的信仰中心,八里地區民眾更將該廟與大眾廟、西龍巖並稱八里三大古廟。
八里開臺天后宮雖然建廟歷史甚早,但可能因為多次翻修,現今廟宇已於原貌有極大差異。我們現在只能透過石堵、石柱的作品,來回溯當年的建築型態,不過這些遺留下來的石雕作品,皆是採用當地石料「觀音山石」所雕刻而成,這在臺灣廟宇中相當罕見,值得一看~
不確定是不是公廟人員,沒有背心
就拿著紙筆過年停進來說一次$200直接漲價,好像平常是$100吧?
沒有張貼價格都貼起來沒有寫應該隨時調整。
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立筊,很安靜的廟宇
不確定是否為廟方人員的女員工,態度非常差,機車一次30元只叫我隨便停去後面,連雨遮都沒有 ?
三川殿的龍柱是粵東潮州派匠師辛阿救的作品,十分精彩。正殿則是泉州惠安派張火廣所雕!兩人在此對場,直到今日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因為龍柱是龍與柱的結合,在清朝龍與柱份量相近,有時還會偏向柱,但越接近日治時期,龍就超越柱,更著重其裝飾性效果。
就所收集的北台灣日治時期63對龍柱來說,刻有匠師姓名的龍柱,比例仍然偏低,只有8位能將自己姓名留在作品上,包含張火廣、辛阿救、李晚生、李泉成、蔣梅水、謝萬來、張木成和李祿星等;而經過文獻考證可以確知為其作品的匠師則有蔣細來及梁瓦火2位,且僅有辛阿救為潮州派匠師,而李祿星則與泥塑師洪坤福合作完成全台僅見的銅鑄龍柱。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7:00 – 17:00
星期二 07:00 – 17:00
星期三 07:00 – 17:00
星期四 07:00 – 17:00
星期五 07:00 – 17:00
星期六 07:00 – 17:00
星期日 07:00 – 17:00
FB粉絲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