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宮
廟宇簡介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南市新市區新市鄉豐華村40號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新港西福安宮簡介
新港西福安宮位於台南市新市區豐華里,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並奉祀多位神明,包括觀音菩薩、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千里眼將軍與順風耳將軍等。這座廟宇見證了台江內海區域的歷史變遷與文化發展,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
廟宇歷史
新港西福安宮原名「木柵天妃寺」,相傳最早創建於十五世紀明宣宗年間(1425-1435),以小廟形式供奉媽祖,護佑當地居民與船隻。據《新市鄉志》記載,福安宮在清乾隆20年(1755年)即有建廟紀錄,後在光緒11年(1885年)由看西庄民集資興建。
另外一說是福安宮創建於光緒11年(1885年),分香自善化慶安宮。此後,廟宇於1910年由地方人士捐資重修,隨著時代發展歷經數次遷移與重建。2010年,福安宮再次拆除重建,並於工程完成後舉行隆重的入火安座儀式,展現全新的廟貌。
地理與文化背景
福安宮所在地早年屬於台江內海東岸的聚落,新港西曾是繁忙的河港,周邊包括看西、堤塘、木柵等聚落,是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隨著地貌變遷,台江內海逐漸淤積成陸地,但福安宮始終是信仰的中心,陪伴當地居民度過百年變遷。
現代發展
經過2010年的重建,福安宮不僅保存了傳統廟宇的精緻雕刻與建築工藝,還結合了現代設計,成為一座莊嚴宏偉的信仰地標。廟宇內部供奉多位神祇,信徒可在此祈求平安、順利與家宅和諧。
福安宮作為地方信仰核心,持續舉辦各類傳統祭典與活動,吸引大批信眾與旅客,將媽祖慈悲的庇佑廣傳四方。
歡迎蒞臨新港西福安宮,感受歷史悠久的信仰力量與文化魅力。
考古學家的意外發現……一塊距今有300年的古磚,在瓦礫中隱隱發光,素有「媽祖婆的大腳磚」傳奇,揭開了序幕……
新市鄉係平埔族西拉雅係西港社的遷徙地。豐華村就位在新港社最西隅,俗稱新港西,村內有看西,堤塘、大道公、道爺庄仔、五間厝等庒頭,而中寮、木柵、王甲、太爺庄仔等庄頭都已廢庄。今日福安宮歴經幾度遷建,見證了新港西的滄海桑田。
木柵開基:西元十五世紀初,漢人來台墾殖,於木柵港聚集。居民迎奉聖母金身以為精神寄託,直到明朝宣德年間創建小廟,經擲筊取「植福祈安」之義而命名為「福安宮」。
「道爺庄仔」四野「道爺農場」甘蔗園,1997年開闢為南科。而看西福安宮緊臨樹谷園區,眺望夕照,使在訴說農村的一頁榮枯。而物換星移,駐足庄頭坡地,遠眺樹谷耀眼如星,「豐華」能否再現風華?
逛了一圈新潮的工業園區,拐進小徑,前來福安宮祈福,別忘了來一趟古道巡禮,走訪古廟、巨榕、古井、老厝,體驗洗盡鉛華的鄉野風情。
福安宮於98年6月25日成立重建委員會,98年12月25日重建動土大典,99年1月31日動土拆除舊廟,104年11月23日安座大典。
黑輪攤不錯,但附近有養豬廠場,有時味道比較重
新港西福安宮主祀媽祖,奉祀神明有觀音菩薩,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等。新市豐華里,早年位於台江內海東岸,有新港西,看西、堤塘、木柵等聚落,新市福安宮原名「木柵天妃寺」, 傳說十五世紀明宣宗時已創建小廟,後因當地敗庄,多次重建、遷徙,二○一○年拆除重建。據《新市鄉志》記載,福安宮最早的建廟紀錄是在《寺廟台帳》中記載於清乾隆20年(1755)年即有,而後於光緒11年(1885)由看西庄民醵金建廟,後於1910年由當地居民捐金重修。而另一說福安宮創建於光緒11年(1885),係由善化慶安宮分香而來《台灣寺廟大觀》。現今廟貌已重建完成並入火安座。
很好神威顯赫宗教信仰景點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7:00 – 20:00
星期二 07:00 – 20:00
星期三 07:00 – 20:00
星期四 07:00 – 20:00
星期五 07:00 – 20:00
星期六 07:00 – 20:00
星期日 07:00 – 20:00
FB粉絲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