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基隆慶安宮
• 主祀神祇: 天上聖母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管理委員會制
•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79665677852
基隆慶安宮,又稱基隆媽祖宮、基隆媽祖廟(或作雞籠),供奉天上聖母(又稱「基隆媽」),名列基隆三大廟及基隆八景之一(「慶安朝聖」)。基隆慶安宮所供奉的媽祖神像又分為湄洲媽、泉州媽、漳州媽,象徵著昔日漳泉械鬥的和解。

慶安宮的歷史可溯自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當時漳州移民於基隆港西岸的牛稠港虎仔山畔建了一間小的媽祖廟。隨著移民日多,基隆港南岸成為街市而有建廟之需,而後嘉慶二十年(1815年)內湖莊人何士蘭捐獻位於石硬港(旭川河)西側之地建廟,該地即為慶安宮今址。

慶安宮原有湄洲媽,2004年信徒從泉州迎回泉州媽,次年從漳州迎回漳州媽,三媽同奉的現象除了是全臺僅見外,也象徵著昔日漳泉械鬥的和解。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2 2424 7708
地圖位置

基隆市仁愛區忠二路1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交通方式
基隆交流道下,右轉仁四路直行,左轉愛一路可達。

搭301.302.303.402.403.501.502.505.601.602.603至城隍廟下步行可抵。
廟宇介紹
慶安宮又稱媽祖廟,座落在基隆市忠二路左側,為基隆最古老的廟宇之一。由於基隆早期街市未開,而且是早年中國沿岸商船往來的出入港口,又因基隆不適耕農,大多數的居民均以漁業為主,為祈平安,於清乾隆45年立廟於牛稠港,祀奉天上聖母,後因基隆填海建地,乃遷至現今的位置。

雖處於擁擠的市街之內,但百年古廟古樸之風仍舊可尋,其龍柱雕刻精美,廟前石獅手法樸拙渾厚,廟牆為磁砌,內牆改為義大利石砌,十分優雅﹔正殿中龕內安奉媽祖坐像,龕外千里眼與順風耳分侍左右,英勇威武,龕前並祀媽祖等神像,殿前懸掛匾額一方,上題「澤被蒼生」四字。

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神佛聖誕日及過年期間,各地善男信女總自各地湧來參拜。慶安宮每月初一及十五還會舉行「補運」及「消災祈福禮斗」法會,為民眾服務,每年的7月中元祭與三月的媽祖生是年度兩大盛事,中元祭時,慶安官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在農曆7月1日於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啟普渡活動後,於7月12日先由慶安宮將「七月燈」分送各姓氏宗親,將燈放在門口或街路口,以在夜間引導鬼魂遊路;再接下來的重頭戲「迎斗燈」亦在此舉行。這個儀式由信眾準備陣頭為前導,然後再由各姓氏組成單位迎接斗燈繞境以求平安,繞境結束後就將這些斗燈送到慶安宮安奉。次日,則在慶安宮前舉行「豎燈篙」活動召告各路孤魂野鬼前來享用各界所供奉的各式祭品。

基隆慶安宮是全省唯一供奉湄洲媽、泉州媽、漳州媽的媽祖廟,擁有古樸、莊重的建築風格,位在熱鬧街市之中,靜靜呈現和平安詳的氣氛,慶安宮同時也是許多的慶典、習俗發源地,其歷史久遠與和平島天后宮、城隍廟並列基隆三大名剎。
參拜流程
正殿中央:主祀天上聖母、配祀千里眼、順風耳二將軍。正殿龍邊:太上老君、北斗星君、南斗星君。正殿虎邊:福德正神。
正殿龍側翼殿:觀音殿,主祀 釋迦如來、藥師如來、彌陀如來(三寶佛)及觀世音菩薩。配祀伽藍菩薩與韋馱尊天。
正殿虎側翼殿:註生娘娘殿,主祀 註生娘娘。
正殿龍側偏殿:文昌帝君殿,主祀 文昌帝君、旁廳祀大魁星君。
正殿虎側偏殿:關聖帝君殿,主祀 關聖帝君、配祀 關平太子與周倉將軍。
玉皇殿:主祀玉皇上帝。
地藏殿:主祀地藏王菩薩。
財神殿:主祀五路財神。
六十太歲星君殿:主祀斗姆元君、配祀左輔星君和右弼星君,配祀六十太歲星君。
太歲殿:祭祀值年太歲星君。
月老殿:祭祀 月下老人。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1 人覺得有幫助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
載入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