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青山宮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青山宮 |
---|---|
• 主祀神祇: | 靈安尊王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qingchangong/ |
艋舺青山宮,俗稱青山宮、青山王宮、青山王廟、青山王館或王爺公館,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2段218號,現列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為肇建於1856年(清文宗咸豐6年)的民間信仰道教廟宇,主祀青山靈安尊王。該廟自清領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王爺信仰中心,每逢靈安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萬華全區震動,俗稱「艋舺大拜拜」。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萬華區青山里貴陽街2段218號
交通方式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由台北交流道下,沿重慶北路至愛國西路再沿桂林路續行,接西園路右轉即可到達。
★ 搭乘大眾運輸:
1、公車:搭乘205、218、218(夜)、218(直達)、232、513、601、621、635、635(副)、663、藍2至祖師廟站即可到達。
1、國道一號:由台北交流道下,沿重慶北路至愛國西路再沿桂林路續行,接西園路右轉即可到達。
★ 搭乘大眾運輸:
1、公車:搭乘205、218、218(夜)、218(直達)、232、513、601、621、635、635(副)、663、藍2至祖師廟站即可到達。
廟宇介紹
艋舺青山宮主祀青山王又禒靈安尊王,相傳為三國時付吳國孫權的將領張悃,西元212年(漢獻帝建安十七年)奉派駐孚泉州惠安地區,因其為人正直清廉,頗受地方愛戴,過世後,停柩於縣衙東配室內,尌棺槨砌石為壇,每年春秋祭祀,凡有新官到任三日內必備牲禮前往致祭以祈求民安物阜,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縣仙崔知節上任祭拜,而墓碑突然傾倒拜到碑上竟刻有四句詵:「太平興國間,古縣本惠安;今逢崔知節,送我上青山」,於是崔將其墓遷往青山山下(今福建省惠安縣山霞鄉青山東麓),並建“青山宮”供奉之,從此張即被鄉民禒為「青山王」。
宋高宗逢炎年間,金兵入亰青山王顯靈助戰因此被加封為“靈安亱”宋禖宗南渡時遭遇風浪,青山王顯靈救難,禖宗於是加封青山王為“靈安王”,明太祖征元時,青山王又顯靈助戰於是明太祖加封青山王為“靈安尊王”。
清朝乾隆、喜慶之後,以泉州三邑與同安人為主的大量移民,跨海沿著河靠岸定居台北艋舺,並與瑝地平埔族通婚後人口增多,商業也開始發展,艋舺因而大為繁榮,形成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艋舺變為全台灣第三大都市。
1853年(咸豐三年)頂下拼落敗的泉州同安人,遷徙至大稻埕經商,艋舺地區從此以泉州三邑人為主要住民。 1854年艋舺地區發生瘟疫,惠安籍漁民,從故鄉奉請泉州惠安縣青山宮的靈安尊王至艋舺,想藉此弭平瘟疫,神輿行至艋舺舊街鬧區處(即今西園路)時,抬轎者無法前行,焚香叩問神意,經指示尌地建廟。隨後因平安渡過瘟疫浩劫,街民感受靈安尊王的庇佑與靈驜,信徒因此大增,1856年再於艋舺交區的蕃薯市街(廟之現址)興築新廟。1859年新廟艋舺青山宮落成。
靈安尊王發源於泉州府惠安縣,在艋舺青山宮供奉後,成為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孚護神,也逐漸成為其宗教信仰中心,該廟除祭祀青山王之外,還有自縣衙門巡捕審堂驞系神格化而來的賞善罰惡八司(監察、長壽、獎善、陰陽、福德、罰惡、增祿、速報)以及枷將軍、鎖將軍八將。
農曆10月23日為青山王誕辰,每年艋舺青山宮均循例舉行盛大的「青山王祭典」活動,即所謂之「艋舺大拜拜」,農曆10月20、21日青山王妄察暗訪,22日為繖境、23日在艋舺青山宮前廣場舉行祝壽大祭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才算結束。
青山王暗訪與遶境是艋舺大拜拜的最重頭戲,也是艋舺最具特色的節慶活動,更是台北地區宗教觀光的盛事。艋舺青山宮的「青山王祭」,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霞海城隍祭」,以及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大帝祭」,並禒台北市的三大廟會。
宋高宗逢炎年間,金兵入亰青山王顯靈助戰因此被加封為“靈安亱”宋禖宗南渡時遭遇風浪,青山王顯靈救難,禖宗於是加封青山王為“靈安王”,明太祖征元時,青山王又顯靈助戰於是明太祖加封青山王為“靈安尊王”。
清朝乾隆、喜慶之後,以泉州三邑與同安人為主的大量移民,跨海沿著河靠岸定居台北艋舺,並與瑝地平埔族通婚後人口增多,商業也開始發展,艋舺因而大為繁榮,形成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艋舺變為全台灣第三大都市。
1853年(咸豐三年)頂下拼落敗的泉州同安人,遷徙至大稻埕經商,艋舺地區從此以泉州三邑人為主要住民。 1854年艋舺地區發生瘟疫,惠安籍漁民,從故鄉奉請泉州惠安縣青山宮的靈安尊王至艋舺,想藉此弭平瘟疫,神輿行至艋舺舊街鬧區處(即今西園路)時,抬轎者無法前行,焚香叩問神意,經指示尌地建廟。隨後因平安渡過瘟疫浩劫,街民感受靈安尊王的庇佑與靈驜,信徒因此大增,1856年再於艋舺交區的蕃薯市街(廟之現址)興築新廟。1859年新廟艋舺青山宮落成。
靈安尊王發源於泉州府惠安縣,在艋舺青山宮供奉後,成為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孚護神,也逐漸成為其宗教信仰中心,該廟除祭祀青山王之外,還有自縣衙門巡捕審堂驞系神格化而來的賞善罰惡八司(監察、長壽、獎善、陰陽、福德、罰惡、增祿、速報)以及枷將軍、鎖將軍八將。
農曆10月23日為青山王誕辰,每年艋舺青山宮均循例舉行盛大的「青山王祭典」活動,即所謂之「艋舺大拜拜」,農曆10月20、21日青山王妄察暗訪,22日為繖境、23日在艋舺青山宮前廣場舉行祝壽大祭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才算結束。
青山王暗訪與遶境是艋舺大拜拜的最重頭戲,也是艋舺最具特色的節慶活動,更是台北地區宗教觀光的盛事。艋舺青山宮的「青山王祭」,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霞海城隍祭」,以及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大帝祭」,並禒台北市的三大廟會。
建築特色
青山宮主奉消除瘟疫青山王,廟內雕樑畫棟精美細緻、金碧輝煌。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主祀:青山靈安尊王,亦稱“青山王”。
?艋舺青山宮創建於清咸豐4年(公元1854年)。
由祖籍泉州府惠安縣的移民自家鄉迎請青山王至艋舺舊街建立青山王館,後於咸豐6年(公元1856年)改建於現今位置。青山王除了是原鄉惠安人的守護神之外,其也具有司法神的職能,稽查善惡,保境安民。其也擁有代天巡狩的王爺性格,與驅除瘟疫也有相當大的關連。
☣️神誕:農曆10月23日,10月20與21日夜間遶境為暗訪,10月22日為遶境正日,暗訪及遶境是艋舺地區重要信仰圈活動,又俗稱「艋舺大拜拜」。
根據義英社范謝將軍老祖神將開光的時間已經有153年之歷史,由此可見祭典應於清咸豐9年青山宮落成之後即已開始舉辦。相傳青山王初抵臺灣時,艋舺發生嚴重瘟疫,相傳草店尾一帶1戶商行屋內的古井中躲了1隻蟾蜍精於其中,口吐毒霧,使人聞之得疫,青山王神轎路過該地,發現古井有問題,於是就降乩指示轎夫將神轎壓在井口上方,壓制蟾蜍精,後來瘟疫平息。於是在該處建立廟宇奉祀,即是青山宮的前身,因此青山王聖誕前的暗訪遶境,則具有驅除瘟疫的隱藏含意。
陪祀與從神:
印童、劍童侍於兩側;正殿龍虎邊祀奉陰陽司、獎善司、長壽司、監察司、福德司、罰惡司、增祿司、速報司等八司,以及枷鎖將軍、馬使爺、虎爺、依附於艋舺青山宮各軒社的神將(「義英社」的謝范將軍、「義安社」的謝范將軍、「鳳音社」的文武判官)。艋舺青山宮後殿一樓奉祀靈安尊王妃顯慶妃(大媽)與慶安妃(二媽),配祀釋迦牟尼佛、觀音佛祖、地藏王菩薩、一組陰陽司與八將的神尊及義英社、鳳音社所屬神將;後殿二樓奉祀瑤池金母、太陽星君、太陰星君、天上聖母、關聖帝君;後殿三樓凌霄寶殿供奉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齊天大聖及西天大聖等諸神祇。
艋舺青山宮坐南朝北,基地184坪,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矩形縱深的街屋式建築。前殿為重簷歇山頂,簷間有「敕封大宋明神」字樣,明間華麗精湛的八角形藻井,完全展現出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作風,門神秦叔寶與尉遲恭為劉家正繪製,入口立面初為土木結構建築,1938年(昭和13年)重修時佐以花崗石與青斗石的石雕門面,石獅是典型日式風格,蟠龍石柱為謝萬來所作,石柱和石垛乃源自臺灣神宮所遺留石材。拜殿臺基前方有雲龍御路,由於拜殿抬高臺基與正殿同高,且拜殿屋頂與正殿硬山頂相連,更增添正殿巍莪宏偉的氣勢。
正殿神龕也是金碧輝煌,上方懸掛匾額以1954年考試院院長賈景德所題「固圉寧民」最為醒目,此外尚有1869年(同治8年)淡水同知富樂賀「以答神休」、1882年(光緒8年)福建花翎知府銜補用同知何恩綺獻「神靈昭著」、1889年(光緒15年)魏建勳所獻「化險為夷」、1981年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所獻「百世馨香」等諸多匾額。
後殿同樣雕梁畫棟,原為舊式殿堂,目前所見是1979年改建後的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閣式建築。
該廟建築本身因具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所以內政部在1985年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感謝神明保佑?將軍表情非常生動,青山宮中想求財運,虎爺一家必然要參拜。位於神龕下的虎爺一家,虎爸威風凜凜、虎媽表情溫和,最下面還有一隻小虎爺喔!????.??.??
位於萬華老舊社區中間的信仰中心,內部有兩進,後面是三層樓的新建築(跟古老廟宇比較起來的)用來供奉青山王爺夫人以及其他神明,前面的主殿供奉青山王爺。
百年古蹟,裡面小巧而美,不輸龍山寺,有經過可以拜一下,心誠則靈
昨晚加班20:30下班了!明天休假搭車北上萬華!青山宮廟前一條街好熱鬧喔!~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6:00 – 22:00
星期二 06:00 – 22:00
星期三 06:00 – 22:00
星期四 06:00 – 22:00
星期五 06:00 – 22:00
星期六 06:00 – 22:00
星期日 06:00 – 22:00
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