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震安宮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震安宮 |
---|---|
• 主祀神祇: | 天上聖母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p/%E7%BE%85%E6%9D%B1-%E5%AA%BD%E7%A5%96-100069116285714/?locale=zh_TW |
羅東震安宮,是位於臺灣宜蘭縣羅東鎮仁和里的媽祖廟。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宜蘭縣羅東鎮中正路35號
廟宇介紹
嘉慶年間,漳州人驅逐中臺灣來的平埔族,勢力匯集於羅東,以今羅東震安宮附近一帶進行開拓,涵蓋今日的義和里、羅東里和居仁里。
依廟方沿革記載,當時有一位行腳僧,自湄洲媽祖祖廟攜帶一尊神像,從加禮宛港輾轉來到羅東,定募緣金,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創建此廟,為羅東最早的媽祖廟。
同治六年(1867年),廟身遭颱風所毀,由五結庄黃永在發起重建,東勢居民募集緣金4000元,重建成為三殿廟構,先後由振樂法師、省勤法師擔任住持。
光緒十八年(1892年),廟宇傾頹,由羅東街陳謙遜與十六分張能旺主倡,以東勢土地甲數分攤,募資15000元築成兩殿廟構。光緒二十年(1894年),廟宇焚毀。
1904年,五結庄黃禮炎倡首重建,東勢居民募集4600元,建築為一殿。
戰後初期,羅東震安宮、羅東城隍廟、羅東奠安宮因信徒管理不理想,經羅東鎮長吳木枝奔走,成立管理委員會。
1979年,羅東鎮長陳圳鄉與廟方管理人吳木枝等贊同重建,並改建後殿,至1982年修建完成。
依廟方沿革記載,當時有一位行腳僧,自湄洲媽祖祖廟攜帶一尊神像,從加禮宛港輾轉來到羅東,定募緣金,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創建此廟,為羅東最早的媽祖廟。
同治六年(1867年),廟身遭颱風所毀,由五結庄黃永在發起重建,東勢居民募集緣金4000元,重建成為三殿廟構,先後由振樂法師、省勤法師擔任住持。
光緒十八年(1892年),廟宇傾頹,由羅東街陳謙遜與十六分張能旺主倡,以東勢土地甲數分攤,募資15000元築成兩殿廟構。光緒二十年(1894年),廟宇焚毀。
1904年,五結庄黃禮炎倡首重建,東勢居民募集4600元,建築為一殿。
戰後初期,羅東震安宮、羅東城隍廟、羅東奠安宮因信徒管理不理想,經羅東鎮長吳木枝奔走,成立管理委員會。
1979年,羅東鎮長陳圳鄉與廟方管理人吳木枝等贊同重建,並改建後殿,至1982年修建完成。
參拜流程
恭祝天上聖母聖誕 典禮開始→魃炮→奏樂→撀鼓三嚴(鼓初嚴、鼓再嚴、鼓三嚴)→禮生尌位、與祭者尌位、陪祭者尌位→主祭者尌位→(先分香)行上香禮、先上柱香→初上棒香、再上棒香、參上棒香 行一跪三叩首→獻花→上茗→獻帛→晉爵、初獻爵、亞獻爵、終獻爵→進饌 →獻 行一跪三叩首→恭讀祝文 行一跪三叩首→焚章化帛→復位 行三鞠貤禮→撤班、稽首、頒首→禮成魃炮。
建築特色
湄洲祖廟天上聖母,壻基建廟迄今旰一七二年,為坐西朝東,三開間縱深街屋式,前為中正路,匇側民族路,後面為中正街,是屬三川殿道廟。因土地受限,無建「山門」(牌樓),從廟埕、前廊、三川殿、中庭、正殿、天井、後殿、閣樓與閣房,共三大殿七殿堂,是宜蘭縣最符合的三川殿媽祖廟。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位於羅東熱鬧的市區,不易停車,但 香煙繚繞,人潮眾多喔!
宜蘭震安宮坐落於羅東市中心,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意義的媽祖廟。廟宇建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由一位行腳僧攜帶媽祖神像從湄洲祖廟遠道而來創建。這座廟宇不僅是羅東最早的媽祖廟,還見證了當地多次的重建與發展。
震安宮多次重建,最早在同治六年(1867年)因颱風損毀,光緒十八年(1892年)再次重建,並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因火災焚毀後,於1904年重建為一殿式廟宇。戰後,經羅東鎮長吳木枝的努力,成立了管理委員會,1979年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於1982年完工。
震安宮融合了宗教信仰與歷史文化,廟宇內部裝飾精美,香火鼎盛。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和信徒參拜,成為羅東的重要景點之一。不僅能感受媽祖的庇佑,還能深入了解羅東的歷史沿革與文化傳承。無論是宗教信仰者還是歷史愛好者,震安宮都是不容錯過的訪問地點。
⛩️羅東震安宮後殿:
第十一番:醍醐寺,準提觀世音,基座銘記「第十一番ヤマシロ醍醐寺準提觀世音」(奉祀於後殿一樓觀音殿內)。
?羅東震安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為羅東及其鄰近地區最重要之信仰中心,依羅東街役場“昭和六年、寺廟ㄞ ㄦ臺帳”記載之祭祀圈為整個羅東郡,與奠安宮同列羅東街兩大地方公廟;震安宮位在羅東街南北向主要道路近南端位置,其東側與南側均與羅東主要水上交通要道南門圳接近。震安宮坐西朝東,共有前殿、正殿與後殿三進,正殿主祀媽祖;後殿中龕“大士殿”主祀觀音大士與十八羅漢,並可見日本時代遍及宜蘭地區「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33尊觀音石佛之「第十一番 醍醐寺 準提觀世音」。相傳在日治時期,準提觀音石佛原位於南門圳旁之日籍實業家波江野吉太郎宅門前,他長期居住羅東街篤信佛教,後來準提觀音石佛被移奉至媽祖宮廟內觀音殿;二樓奉祀三官大帝,副祀關聖帝君與開漳聖王。震安宮創建於何時,羅東街役場「昭和六年、寺廟臺帳」記錄:不詳,大凡百年前(嘉慶年間);昭和11年1936年羅東鄉土資料:本廟大約100年前由東勢居民捐款所建」與陳淑均「噶瑪蘭廳志」雖均有錄之,但難以確認。不過在胡慶森1925年初所立羅東震安宮碑記中提及「蓋自始至今,歷啟其經過年間,約有九拾年之久矣」,由此可稍再推論羅東震安宮之創建時間,約在清道光15年1835年前後。羅東震安宮石觀音由來,根據廟方表示此尊是大正11年1922年震災重建後託工匠所雕造;但白長川老師說法:是波江野吉太郎將其宅門巷間的石觀音捐奉出來,才被移置到廟內觀音殿,另銘記「第十一番ヤマシロ醍醐寺準提觀世音」,ヤマシロ是一座山城,古國名,今奈良縣東南。「準提觀世音」護佑功能是「平安」,奉祀於後殿一樓觀音殿內,全身塗滿金漆,背座塗以紅色火焰式圖案,顯得光鮮亮麗。
?准胝是清靜之意,一切清淨本然,一面三目或十一面,手臂則由二臂至八十四臂不等,常見的十八臂與千手觀音,除病除災安產外,增福延壽特別受到崇敬。漢傳佛教的準提菩薩為天女像,有十八臂各執法器,依照「佛說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羅尼經」的記載相為:「其像作黃白色。種種莊嚴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花又。身著輕羅綽袖天衣。以綬帶繫腰。朝霞絡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釧七寶莊嚴。一一手上著指環。都十八臂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說法相。右第二手施無畏。第三手把劍。第四手把數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羅迦果。第六手把越斧。第七手把鉤。第八手把跋折羅。第九手把寶鬘。左第二手把如意寶幢。第三手把蓮花。第四手把澡灌。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輪。第七手把螺。第八手把賢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羅蜜經夾。菩薩下作水池。池中安蓮花。難陀拔難陀二龍王共扶蓮花莖。於蓮花上安準提菩薩。其像周圓安明光焰。其像作憐愍眼看行者在下坐。手執香鑪。面向上看菩薩。於菩薩上畫二淨居天。」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中正路35號
天氣非常炎熱,廟方阿姨見我不舒服開口關心是否有煩惱?
我回應無只是太熱精神不太好
阿姨見狀幫忙開電扇跟給水,走之前還提醒我要多喝水
熱心阿姨人太好了?
震安宮今年參加遶境感覺非常熱鬧馬祖非常的靈驗????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7:00 – 21:00
星期二 07:00 – 21:00
星期三 07:00 – 21:00
星期四 07:00 – 21:00
星期五 07:00 – 21:00
星期六 07:00 – 21:00
星期日 07:00 – 21:00
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