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結王公廟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二結王公廟 |
---|---|
• 主祀神祇: | 三王公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董事會制 |
• 官方網站: | http://wk.digart.com.tw/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238072556225151/ |
源起於福建省漳浦縣古公三王,本是漳州人崇信的角頭神,卻在宜蘭初墾的歷史上,扮演「嚇跑生番、防止番害」的角色,而成為宜蘭地方最特殊的守護神。
神話中的古公三王,為宋未在中國福建漳浦奮身抗元的柳、葉、黃三位將軍,日人鈴木清一郎撰《台灣舊慣冠婚祭與年中行事》載:「所謂古公三王,就是柳、葉、英三位結拜兄弟,在宋末率勤王之師營救宋帝,失敗以後通通殉國在漳浦某山之麓。後來三兄弟顯靈,人民就建廟祭祀。」
依據漳浦地方的傳說:三王公生前在漳浦湖西鄉一帶,大王公姓柳名信,精醫道,通藥理,能醫百病,藥到病除;二王公姓葉名誠,武藝高強,會分金點穴,曉堪輿地理。三王公姓英名勇,力大無比,能徒手格鬥猛獸,使箭必百步穿楊,三義士結為金蘭,情同骨肉。
南宋敗亡之際,曾自組民兵阻擊南下元軍,但南宋五帝都是兒皇帝,宋軍兵敗如山倒,在漳浦湖西阻擊元軍的柳、葉、黃三位驍將也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村人乃將他們埋葬在坑尾村獅球山,尊稱「三王公墓」。自此以後,三王公屢屢顯靈護助鄉民,信眾為感念三王恩澤乃在獅球山建小廟,並塑像供奉三王公,此後香火日趨旺盛,三王公也就成了替天巡狩,驅魔除妖的神明。
神話中的古公三王,為宋未在中國福建漳浦奮身抗元的柳、葉、黃三位將軍,日人鈴木清一郎撰《台灣舊慣冠婚祭與年中行事》載:「所謂古公三王,就是柳、葉、英三位結拜兄弟,在宋末率勤王之師營救宋帝,失敗以後通通殉國在漳浦某山之麓。後來三兄弟顯靈,人民就建廟祭祀。」
依據漳浦地方的傳說:三王公生前在漳浦湖西鄉一帶,大王公姓柳名信,精醫道,通藥理,能醫百病,藥到病除;二王公姓葉名誠,武藝高強,會分金點穴,曉堪輿地理。三王公姓英名勇,力大無比,能徒手格鬥猛獸,使箭必百步穿楊,三義士結為金蘭,情同骨肉。
南宋敗亡之際,曾自組民兵阻擊南下元軍,但南宋五帝都是兒皇帝,宋軍兵敗如山倒,在漳浦湖西阻擊元軍的柳、葉、黃三位驍將也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村人乃將他們埋葬在坑尾村獅球山,尊稱「三王公墓」。自此以後,三王公屢屢顯靈護助鄉民,信眾為感念三王恩澤乃在獅球山建小廟,並塑像供奉三王公,此後香火日趨旺盛,三王公也就成了替天巡狩,驅魔除妖的神明。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宜蘭縣五結鄉鎮安村舊安街路98號
廟宇介紹
本廟位於蘭陽帄原之中心地帶,蘭陽溪之南畔,即五結鄉之鎮孜村(通稱二結)奉祀古公三王,自古至今神靈顯赫。距今二百餘年前(蘭地初入墾時荊棘滿地,人口稀疏,迨至清乾隆51年丙午西紀1786),瘴氣彌漫,兇蕃擾亂,瘟疫流行民不聊生,是時適旰湖西坑八士廖地者奉持古公三王神像一尊(即老三王)來此定居,初奉為居家孚護神,鄰近居民貤往祈求庇佑帄孜者,無不靈驗從此地方瘴氣亦漸消失瘟魔逐走,兇蕃歛跡,眾咸亯王公庇佑致之也,為此民眾共議于本地址蓋一茅屋為廟奉祀。自此本地區人口也逐漸增加,神靈也更加顯赫杳火日漸鼎盛,覩此情形地方人士鳩首共議擴建廟孙。推舉簡奇才、簡阿才、楊標、張阿富為籌建委貝,又聘楊老番、陳阿土、簡阿違協助開始募捐興建,於民國十八年着手改建至民國21年工程告竣,足一座古典式美侖美奐清爽廟孙。由於亯伖自由,亯徒遊客日漸增多。鎮孜廟管理委員會於80年成立鎮孜廟重建委員會,籌措建廟。
1786(乾隆51)年有先民廖地,奉迎古公三王神像前來二結定居,並蓋一茅屋加以奉祀。1929(昭和4)年為報神恩,地方耆宿鳩首共議原地改建,於1932(昭和7)年竣工。1969年,因廟體經數十年颱風侵襲,加以全面修護,並增建過水門及護室。
1997年,因廟體空間狹小,社區民眾決議建新廟,為保存文化資產,在政府協助下於同年9月28日辦理千人移廟,並辦理全面修復。二結王公廟為漢式傳統廟宇,其內外型式依傳統古制構築,匯集當時噶瑪蘭第二代匠師精心之作。目前規畫為社區生活文化館,提供社區民眾文化活動使用。
清乾隆51年有先民廖地,奉迎古公三王神像一軀前來二結定居,於原地蓋一茅屋為廟奉祀奉為居家守護神。
民國18年為報神恩,地方耆宿鳩首共議改建,於民國21年工程告竣。
民國58年,因廟體經數十年颱風侵襲,屢有損壞修補,加以全面修護,並增建過水門及護室。4.民國86年,因廟體空間狹小,社區民眾需求建新廟,為保存文化資產,在政府協助下9月28日辦理千人移廟,並辦理全面修復。
1786(乾隆51)年有先民廖地,奉迎古公三王神像前來二結定居,並蓋一茅屋加以奉祀。1929(昭和4)年為報神恩,地方耆宿鳩首共議原地改建,於1932(昭和7)年竣工。1969年,因廟體經數十年颱風侵襲,加以全面修護,並增建過水門及護室。
1997年,因廟體空間狹小,社區民眾決議建新廟,為保存文化資產,在政府協助下於同年9月28日辦理千人移廟,並辦理全面修復。二結王公廟為漢式傳統廟宇,其內外型式依傳統古制構築,匯集當時噶瑪蘭第二代匠師精心之作。目前規畫為社區生活文化館,提供社區民眾文化活動使用。
清乾隆51年有先民廖地,奉迎古公三王神像一軀前來二結定居,於原地蓋一茅屋為廟奉祀奉為居家守護神。
民國18年為報神恩,地方耆宿鳩首共議改建,於民國21年工程告竣。
民國58年,因廟體經數十年颱風侵襲,屢有損壞修補,加以全面修護,並增建過水門及護室。4.民國86年,因廟體空間狹小,社區民眾需求建新廟,為保存文化資產,在政府協助下9月28日辦理千人移廟,並辦理全面修復。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看了IG介紹因為建築特別、還有亮眼吸睛的發財樹而慕名而來。也因此特地好奇了解一下此廟的來由。
二結王公廟原名鎮安廟,因鄰里居民前往參拜時多以王公廟,故新廟建成後,廟上匾額改為二結王公廟。主祀「古公三王」,分別為宋朝末年三位愛國俠義之士名為柳信(生卒年不詳)、葉誠(生卒年不詳)、英勇(生卒年不詳),相傳當代效桃園三結義組義軍抵抗元兵,三人靠各自的醫術、勘輿、道法,為鄰里消災解厄,深受鄉民景仰。
目前王公舊廟轉型為社區生活文化館,內部神尊均奉請至新廟,留下王座於舊廟,舊廟兩旁設立展示櫃,放置當初使用過的神器、法器與王公服飾,正中間展示新廟模型。古三王公以醫術、勘輿、道法為百姓來消災解厄,因此舊廟內有一「收伏群魔」匾額。
早期醫療不發達,地方居民會到王公廟求藥籤、祈福,是大二結地區信仰中心,時常有居民會請王公攆轎問事,因信徒眾多,轎攆或多或少會沾染不潔,故在「王公生」當天會舉行過火淨化儀式。
(此段資訊取自台灣宗教文化地圖網站)
走春新景點!
非常新(應該是重建)的王公廟
發財樹很美又喜氣
廟建築也設計的很美
值得來走走
不過建議廟建築中的內圈不要開放停車
一方面是美觀
一方面也比較不危險
多保留空間給拜拜的人在中間的空間走動較佳
王公廟對面是舊廟,一位身體硬朗的百歲爺爺顧著廟宇
爺爺很親切健談,可以去找他聊聊王公廟的歷史!
小時候陪媽媽、阿姨舅舅回來拜拜的地方,是熟悉的老榕樹,新建的廟宇有設計感,舊廟值得懷念。
舊稱二結鎮安廟,是位於宜蘭五結的廟宇,現為二結鄉生活文化館。在1997年因原地要蓋新廟,村民藉由集體拖行舊廟以參與社區營造。其舊廟建築與王公誕辰會過火皆被列為宜蘭縣文化資產。建築有古意,與新廟相映成趣。新廟的建築工程由日本的象集團規畫設計,建築師為西尾昌浩,並引進法國的石造建築工法,廟高廿一公尺,其空間設計除宗教祭祀外,同時也規劃社區集會的公共生活空間。是台灣廟宇中極具特色的建築之一。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5:00 – 20:30
星期二 05:00 – 20:30
星期三 05:00 – 20:30
星期四 05:00 – 20:30
星期五 05:00 – 20:30
星期六 05:00 – 20:30
星期日 05:00 – 20:30
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