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大眾廟
• 主祀神祇: 鎮海元帥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管理委員會制
• 官方網站: http://www.4grass.com/
•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2sihcao/
四草大眾廟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是該區三間大廟之一,其址原為臺江內海北汕尾島南端。該廟原據傳是康熙年間臺廈道王之麟所倡建,奉祀島上孤魂,後改主祀鎮海大元帥陳酉。該廟於日昭和元年(1926年)與民國五十年(1961年)均重修過,而在七十三年(1984年)改建成今貌,於七十六年(1987年)安座。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6 284 1610
地圖位置

臺南市安南區四草里大眾路360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廟宇介紹
先賢連雅堂先生在「台灣通史」開宗明義說:台灣本無史,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

說明台灣的開發,原本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直到荷蘭人據台,才開始出現台灣的文獻史料。
  
江樹生先生在:荷蘭時代的「安平街」─熱蘭遮市一文中提及,荷蘭人把他們的聯合東印度公司由澎湖遷移到台灣本土時,最先就是在北汕尾島落腳的,並且在島上建立商館(1624)及城堡(1627)。

後來因為北汕尾島幅員有限,發展格局不大,才另建普羅岷西亞市(赤崁,1625)取代之。而北汕尾島就是今天的四草。  

從東石、布袋到高雄海面,是每一年烏魚汛期最密集的迴遊地帶,北汕尾島適居其中,成為捕烏漁民最佳的歇腳處。歷來唐山的漁民每當東北風起,就整裝出發,揚帆過海,聚集北汕尾島,等待捕捉烏魚,製作烏魚子。他們一方面把烏魚子賣給聞風而來的日本商人,一方面向原住民購買鹿肉等山產,帶回唐山販賣。秋冬時節的北汕尾島人潮擁擠,商機無限,這也是荷蘭人初到台灣就在這裡落腳的原因。
  
北汕尾島上原有高丘(四草大山),南距安平港口約四里,北離鹿耳門港口約五里,控扼兩港之咽喉,形勢險要,所以荷蘭人選擇在此建熱匆律非砦(四草海堡),在一鯤身建安平古堡,目的即在完全控制這個地區。
  
1656年熱勿律非砦被大水沖毀(今留有遺址),1661年鄭成功選擇由鹿耳門港登陸北汕尾,免於遭到荷蘭人的迎頭痛擊,正是所謂冥冥中自有定數,台灣的歷史也由荷據時代變成鄭成功時代。
  
鄭成功與荷蘭人於北汕尾一戰,派宣毅鎮陳澤率軍登陸,號稱悉數三百餘名荷軍殲滅,而鄭軍死傷多少則說法不一。以當時兩軍使用的武器來推估,荷軍使用火銃,鄭軍拿刀和弓箭,鄭成功的部隊死傷將數倍於荷蘭人,少說也要折損一兩千人。 北汕尾島因這一役而名垂史冊,這一古戰場也因而平添無數白骨。

這些客死異鄉的荷籍人骨,乃是民國六十年(辛亥年)四草大眾廟慶神祈安建醮,經奉祀主神「鎮海大元帥」的禱發,指出有眾客叢葬之墳於廟旁,應重新納甕,培墩為安,才由爐下信眾挖掘出土的。經過史家考證(黃典權教授)確定有荷蘭人遺骨在裡面,為這一段歷史提供最佳佐證。

自古戰場多白骨,北汕尾島上除了鄭荷之役外,在清朝嘉慶年間,海寇蔡牽作亂,閩浙水師提督李長庚率領邱良功、王得祿等追擊之,從洲仔尾追到鹿耳門,終在北汕尾島上將之殲滅,使這一古戰場更添無數亡魂。
  
日據時代,日本人在四草湖週邊進行兩大工程,一是將內海溼地闢建鹽田,一是將草山夷平興建篦麻油工廠。這兩項工程徹底改變了四草的地形地貌,前者大功告成,裨益經濟民生;後者半途而廢,卻成為四草人心中永遠的痛。根據本地耆老吳江鎮先生(筆者的大伯父)追憶:日本人為了興建篦麻油工廠,強征民夫,剷平草山,開鑿「地河井」,浚深竹筏港,挖斷「地龍」,龍血染紅了竹筏港,將四草的風水地理毀於一旦,惹得人神共憤,鎮海元帥於是大顯神威,迫使日本人棄建工廠,撥款修廟。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
載入中,請稍候...

🎙️ AI解籤語音解讀Podcast

結合傳統籤詩智慧與現代AI技術的心靈指引節目

《AI解籤語音解讀》是一個結合傳統籤詩智慧與現代AI技術的心靈指引節目。
每集為您解讀一個真實的解籤案例,從感情、事業、健康到人生抉擇,日青上人以溫暖慈悲的智慧,為您指點迷津。
【節目特色】
真實解籤案例分享 · 深入淺出的籤詩解讀 · 具體可行的人生建議 · 溫暖療癒的聲音陪伴
立即在您喜愛的平台上追蹤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