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宮
廟宇簡介
| • 廟宇別稱: | 大龍峒福壽宮 |
|---|---|
| • 主祀神祇: | 福德正神 |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大龍峒福壽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重慶里、敦煌路人行道上的土地祠,先後因興建淡水線、臺北市職業訓練中心及拓寬敦煌路而遷移。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大同區重慶里敦煌路2之1號
廟宇介紹
據當地人陳傳所言,福壽宮的土地公石像刻製於道光年間,原由他曾祖父陳國安等地方人士建廟供奉。同治二年(1863年),艋舺的莊士用奉獻一個石製香爐。1900年因興建淡水線鐵路,在鐵路西側重建。
廟曾位在今為臺北市職業訓練中心的土地上,該地與明倫國小校地原為大地主陳傳所有。1971年5月24日,臺北市政府在首長會報中決定徵收明倫國小邊2700餘坪的學校預定地,設置職訓中心。廟宇在某位老議員的安排下,遷移到敦煌路底。
1982年初,市府拓寬及延長敦煌路至鐵路邊,重慶里民集資新台幣120萬元,將廟宇挪到敦煌路邊重建,該年11月完工。廟宇佔用了職訓中心的土地、部分人行道,共占市產面積達300餘平方公尺。隨著捷運的施工,加上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的人潮,敦煌路南側、福壽宮附近交通惡化。佔據人行道的廟方被市府列為強制催討對象。
1997年3月19日上午,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由議員藍美津陪同前會勘。藍美津陳情說,福壽宮並非有意占用市產,且福壽宮是重慶里、保安里民的信仰中心及社區聯誼中心,不論是從保存歷史文物或是鄰里交誼觀點出發,都應該保留。陳水扁同意在影響交通不大的情況下可保留,但占用人行道部分應拆掉階梯等。對此,時任《聯合報》記者的董智森撰文批判陳水扁同意勞工局撤回對福壽宮告訴,是向單一議員示好,不利市政。
廟曾位在今為臺北市職業訓練中心的土地上,該地與明倫國小校地原為大地主陳傳所有。1971年5月24日,臺北市政府在首長會報中決定徵收明倫國小邊2700餘坪的學校預定地,設置職訓中心。廟宇在某位老議員的安排下,遷移到敦煌路底。
1982年初,市府拓寬及延長敦煌路至鐵路邊,重慶里民集資新台幣120萬元,將廟宇挪到敦煌路邊重建,該年11月完工。廟宇佔用了職訓中心的土地、部分人行道,共占市產面積達300餘平方公尺。隨著捷運的施工,加上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的人潮,敦煌路南側、福壽宮附近交通惡化。佔據人行道的廟方被市府列為強制催討對象。
1997年3月19日上午,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由議員藍美津陪同前會勘。藍美津陳情說,福壽宮並非有意占用市產,且福壽宮是重慶里、保安里民的信仰中心及社區聯誼中心,不論是從保存歷史文物或是鄰里交誼觀點出發,都應該保留。陳水扁同意在影響交通不大的情況下可保留,但占用人行道部分應拆掉階梯等。對此,時任《聯合報》記者的董智森撰文批判陳水扁同意勞工局撤回對福壽宮告訴,是向單一議員示好,不利市政。
參拜流程
拜天公 福德正神 太歲星君 虎爺公
建築特色
福壽宮位於一級古蹟圓山遺址的正前方坐東向西正好於承德路與敦煌路交會口,閩南式宮殿廟宇,門前一對石獅孚護著莊嚴華麗的牌樓,有別於一般樸素的土地公廟。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怕庇佑地方的土地公公
環境乾淨整潔,且設有公廁供往來路人使用,金甘心
歷史悠久,也有點燈服務
?300元光明燈
?300元太歲燈
?500元平安燈
?500元消災會
?2000元光明燈主
歷史悠久的福德正神
護老扶幼,心誠則靈。純手工雕樑畫棟十分漂亮。
心誠則靈,及慈善之心就會,保祐保護著心誠的人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6:00 – 20:00
星期二 06:00 – 20:00
星期三 06:00 – 20:00
星期四 06:00 – 20:00
星期五 06:00 – 20:00
星期六 06:00 – 20:00
星期日 06:00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