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保安宮 四安境南廠代天府保安宮 南廠保安宮 南廠代天府保安
• 主祀神祇: 五府千歲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董事會制
• 官方網站: http://www.bao-an.org/index.html
•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aoan2012/
保安宮為坐北朝南,現有建築為鋼筋混凝造,廟前廣場立有一對紅色旗杆 (1987) ,入土連旗竿座達 20 米 ,一樓有拜亭屋頂兩側有清朝 10 位皇帝年號通寶設計,正殿為四點金柱意象,主祀五府千歲,陪祀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虎爺、謝范將軍,兩側廂房為辦公管理之用,後殿主祀白蓮聖母,陪祀徐甲真人與月下老人。正殿與後殿之間有天井,天井東側有一隻贔屭,為乾隆 53 年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變有功,頒賜十隻御龜之一,此隻當年落海,後來於明治 44 年 (1911) 出土,在此當成神明被膜拜,其餘九隻目前安置在赤崁樓。贔屭旁有一塊清道光 29 年 (1849) 建造的敬字亭碑,頗為珍貴。二樓後殿為主祀七府千歲 ( 李、池、吳、朱、范、天、張 ) ,天為天池壇的天王爺,張是尊王壇的張巡尊王公,後殿神位牌寫著「七府千歲神立」。神桌前設有公案桌及七張座椅,左右兩邊為天開順義龍院神位,左側擺有刺球與釘床,前兩側廂房則是紫竹林與中軍府。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6 228 6967
地圖位置

臺南市中西區保安路90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廟宇介紹
南廠代天府保安宮 沿革 :
本廟自古稱南廠保安宮,一般稱 "王宮", 除了是北、中、南、東頭角四角頭之信仰中心,也是西區規模最大的王爺廟。

創建年代:為康熙五十七年(1718) ,一說清康熙 3 年 ( 西元 1663) 鄭成功部屬為紀念延平郡王趕走荷蘭人,收復台灣以及護航戰船有功之五主神像而建,保安宮全名為「代天府保安宮」'供奉「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金身。

乾隆卅七年(西元一七七二年)信徒林雲氏等起發重修一次,捐獻代天府金字匾此有廟內代天府,保安宮兩幅木區可考,亦可推知最初之廟名就是代天府

清同治六年,有船商張帆尾者,因在航海中遇風險,祈禱王爺護航,果穫安然返港,乃獻金二千圓,並發起籌款,計募資四千多元,重建中殿、前殿以及廟廊規模宏偉,為該廟嶄新的一頁。

光緒二年增設佛祖廳並修繕一次。

民國二年境內仕紳邱老得、高國俊等再倡首重修之,

民國十二年,改建廟室,然後建三朝祈安清醮大典

民國廿二年,原拜亭因礙路被拆,再重建為現在拜亭,並油漆刷新廟貌。

抗戰期間,本廟神聖益發成靈、讓除一切災害,保護境氏安然無事,

民國卅六年,本省光 復,信仰復盛,眾人推選玉臨、侯石、吳澎湖、王老才、黃車、柯本、謝惡骨、施壽等,發起捐金增建後殿及 廟室,以資紀念神恩之偉大,經這次之增建和重修後成 為金碧輝煌,宏華壯麗之廟宇。

民國四十五年,本廟為開闊財源,籌備基金,乃於建設保安市場攤位之際,董事會並悉善會參加興建四座攤位,就其利益收入充為修 建基金。

民國四十九年農曆十月十日,眾議重修,遂於 同月十五日成立「保安宮重修委員會J'從事修建事宜,五十年元月五日起工,仝年十月卅日竣工,廟貌煥然一新,十一月一日舉行四十年來最盛大之五朝祈安大醮

民國六十八年(西元一九七九年),配合市政府政策自動拆除后殿,使新南路(現府前路))順利開闢。又順應未來海安路拓寬,本宮西廂將成騎樓,實廟宇缺 憾。為重振本宮威赫及嗣後之利,依法改建並擴建為 二層樓廟殿宇,面積約三百坪,二樓合計約六百坪,自民國六十八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日辰時僱工興建,神明保佑民眾鴻福,歷經六年,於七十四年仲秋順利完工。就此宮殿凌霄宏偉氣勢狀觀,顯現神威,國富民強,萬民之福也。

南廠由來:
《臺灣通史》道光年間,港道淤塞不便出入,擇地於小西門迤南之處,建築船塢,中開港道至三鯤鯓入海。

南廠位於保安宮的東側,約在保安路與郡西路交會一帶,現港久便當附近 ( 保安路 130 號 ) ,原為來自泉州府晉江縣古東之吳姓人家,經營民間造船廠,從事造船、修補船務工作,當地居民稱為南廠。與老古石港的陳家船廠,民間合稱「南北小廠」 (見普濟殿重興碑記嘉慶 24 年) 有別於官方的軍工道廠之「大廠」,後人不拘其大小,逕呼此地為南廠。

四安境的由來:
清領時期,民亂不斷,同治元年 (1861) 發生戴潮春事件,臺灣道洪毓琛基於府城防衛的需要,為防宵小乘機作亂,由廟境聯合與民勇結合一起,協助治安防禦,小西門內外的區域則由四間廟宇良皇宮、保安宮、沙淘宮、神興宮組成四安境負責。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
載入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