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潭古寺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劍潭古寺 |
---|---|
• 主祀神祇: | 觀音菩薩 |
• 宗教類型: | 佛教 |
• 組織方式: | 董事會制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p/%E5%8A%8D%E6%BD%AD%E5%8F%A4%E5%AF%BA-100082036961349/?locale=zh_TW |
劍潭古寺又名劍潭寺、觀音寺,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大直北安路,為主祀釋迦牟尼之佛教廟宇,原主祀為觀世音菩薩。佛光山進駐管理後,主祀神已由觀音菩薩改為釋迦牟尼佛,並廢除燒金紙與點蠟燭習俗,引起部分信眾不滿。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中山區北安里北安路805巷6號
交通方式
台北捷運文山內湖線劍南路站1號出口北行徒步2分。
廟宇介紹
明崇禎七年(西元1634年) 華榮法師從南海普陀山,恭迎一尊石雕送子觀音渡海來台, 於今劍潭舊址設立『觀音孝』。 清順治元年(西元1644) 鄭成功部屬劍落入寺前潭中,遂更名為劍潭孝。 清光緒34年(西元1908年) 第六付住持耀立法師發貣募資,由辜顯榮樂捐修建中殿 民國三年(西元1914年) 辜顯榮獲聘為禗理人,民國26年日本以擴建神社為由,強遷 劍潭寺於大直北安路現址,民國93年(西元2004) 正式成立『財團法人劍潭古寺』, 台北市政府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
參拜流程
點香、上香、跪拜、誦經 (自由參拜)
建築特色
1923年改建後的正殿平面成八角形,三層簷,頂層為四角形歇山重簷,造型罕見。相似的例子可見於福建廈門南普陀寺之大悲殿。 1937年新廟為單殿式,右前方設有牌樓式山門,右方有民間撿取的部分舊石柱、石堵和石碑,雕工精細,石材優良,甚具歷史價值。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左側的碑林才是重點(還有桌子的年代),對看堵、裙堵及原始龍柱都在保安宮-廖董監修下,安靜的放於此。劍潭古寺原址於現今圓山飯店,在淡水廳誌及台灣文化誌有載:夜光放明,有一白(紅)衣女子現身後消失。在日治時期因日本神社興建而遷移至此,由鹿港辜家捐修,並請中和漳藉名師-陳應彬修(台北保安宮、頂泰山嚴、桃園景福宮、台中旱溪樂成宮、北港朝天宮等),現今重修為保安宮重修後,再於廖董事長監修,目前委為佛光山協管。
劍潭古寺有紀錄於乾隆38年建於劍潭邊,道光24年及大正12年兩次重修,成為位於劍潭畔的3殿式寺廟,後於昭和12年台灣神社擴建時,被迫遷移至今大佳國小校地處,後因大佳國小設校又遷到現今的北安路805巷現址形制己縮小為1殿式古寺,兩次大遷移讓等內文物四處流失甚為可惜.室外有山門,內供奉佛祖及觀世音菩薩,藻井非常優美,古碑甚多環境優美是思古幽情,值得探訪一遊.
台北最古老寺廟劍潭古寺,目前為台北市定古蹟。 劍潭寺為乾隆38年由吳廷誥等眾人捐助興建,當時名為觀音亭。其中還有白衣大士托夢等神跡傳說,依這些記載而推算劍潭古寺應有350年以上的歷史。日治時期1937年,因擴建臺灣神宮,劍潭古寺被迫遷移至現今大佳國小校地;後又因建校需求,再度被迫遷至現址。也因為多次遷移,許多羅漢像、古物遺失。
到玉里臭豆腐北安店用餐,恰巧看見捷運劍南站旁巷內的古寺,感覺很棒,古寺旁有劍南蝶園,因爲時間關係,留待下次再去探險
環境莊嚴幽靜,來到此地自有清靜悠閒的感覺,如果走劍南山步道,一定要來這裡駐足觀摩,有助身心舒壓??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8:30 – 17:30
星期二 08:30 – 17:30
星期三 08:30 – 17:30
星期四 08:30 – 17:30
星期五 08:30 – 17:30
星期六 08:30 – 17:30
星期日 08:30 – 17:30
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