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崙福安宮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福安宮 |
---|---|
• 主祀神祇: | 丁府八千歲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一前夕,福安宮前的廟會總是熱鬧非凡,大量的返鄉人潮和車潮,常把村內道路擠得水泄不通,久未蒙面的親人,除藉此敘舊外,家家戶戶更是準備豐富的菜餚,酬謝神明這一年來的庇佑。
福安宮丁府八千歲,可說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常協助車主尋回愛車的事蹟,不勝枚舉,媒體時有報導,至今,都是村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如果,你有久未解決的問題,沒有方向,來找丁府八千歲指引個方向吧!
福安宮丁府八千歲,可說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常協助車主尋回愛車的事蹟,不勝枚舉,媒體時有報導,至今,都是村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如果,你有久未解決的問題,沒有方向,來找丁府八千歲指引個方向吧!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雲林縣口湖鄉崙中村福安路二二號
廟宇介紹
本宮奉祀之主神原為金府千歲,係由大陸漂來之神舟,由漁民在海上所拾獲,船上共有五尊神像,漁民擲筊(撥杯)決定,由箔子寮得溫王、頂口湖得邱王、青蚶得康王,外埔得朱王、下崙得金府。居民初在現址搭建草廟膜拜。
下崙王姓村民原籍福建晉江南安地區之丙州,當年丙州王姓第十四世維柳,維叩,維排三兄弟,連同維柳長子毓檀、次子毓八等來臺時,攜有「丁府八千歲」之香火,素為村民所信奉。乃決定迎奉於福安宮,因丁府比金府神階高,而改將丁府奉祀為主神,金府及龍府為配祀神。 嘉慶三年(1798),本地曾流行瘟疫,向朱王爺許願而得平安,後建廟奉祀。
迨清朝同治九年(1870),村民集資將草廟改建成磚瓦廟,建地約50坪,同時提供為塾學之所,而成為全村宗教文化中心。
民國五十一年,村民倡議重建廟宇,乃由當時村長王彬、王國勤,共同敦請王略為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著手重建,成為三門三落之大廟,佔地150坪,並出動民工運土填築廟前大池塘做為廣場,佔地2千4百坪,同時增祀觀音佛祖、福德正神。翌年新廟建竣,本宮曾斥資供購政府購買自來水廠用地。在新廟落成時,遂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每四年改選一次,首屆主任委員為王略、第二屆陳進興、第三屆王富、第四屆許成北、第五屆王老榮、第六屆王直、第七、八屆王文龍、第九屆至十三屆王政敏。
民國六十四年,增建兩側禪房,籌建會由王茂三任主委,為二層之洋樓建築,建地250坪,供作辦公室、會議室、香客房,同時增祀註生娘娘及包公。民國七十一年,集資1仟萬購置香客大樓用地。在各屆主委與善信努力下,已完成本鄉祠廟最大之香客大樓,加上各項設施,福安宮已成為多功能之廟宇。
下崙王姓村民原籍福建晉江南安地區之丙州,當年丙州王姓第十四世維柳,維叩,維排三兄弟,連同維柳長子毓檀、次子毓八等來臺時,攜有「丁府八千歲」之香火,素為村民所信奉。乃決定迎奉於福安宮,因丁府比金府神階高,而改將丁府奉祀為主神,金府及龍府為配祀神。 嘉慶三年(1798),本地曾流行瘟疫,向朱王爺許願而得平安,後建廟奉祀。
迨清朝同治九年(1870),村民集資將草廟改建成磚瓦廟,建地約50坪,同時提供為塾學之所,而成為全村宗教文化中心。
民國五十一年,村民倡議重建廟宇,乃由當時村長王彬、王國勤,共同敦請王略為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著手重建,成為三門三落之大廟,佔地150坪,並出動民工運土填築廟前大池塘做為廣場,佔地2千4百坪,同時增祀觀音佛祖、福德正神。翌年新廟建竣,本宮曾斥資供購政府購買自來水廠用地。在新廟落成時,遂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每四年改選一次,首屆主任委員為王略、第二屆陳進興、第三屆王富、第四屆許成北、第五屆王老榮、第六屆王直、第七、八屆王文龍、第九屆至十三屆王政敏。
民國六十四年,增建兩側禪房,籌建會由王茂三任主委,為二層之洋樓建築,建地250坪,供作辦公室、會議室、香客房,同時增祀註生娘娘及包公。民國七十一年,集資1仟萬購置香客大樓用地。在各屆主委與善信努力下,已完成本鄉祠廟最大之香客大樓,加上各項設施,福安宮已成為多功能之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