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集應廟
廟宇簡介
| • 廟宇別稱: | 集應廟 |
|---|---|
| • 主祀神祇: | 保儀尊王 |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628581563&mibextid=ZbWKwL |
木柵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雙忠(即尪公,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位於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6號2樓,現是木柵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分香自福建安溪大坪集應廟。當地學子時常到本廟祈求考試金榜題名,只要來本廟祈禱的學子考中理想學校,廟方即會辦桌慶祝,俗稱「狀元宴」。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文山區木柵里保儀路76號
廟宇介紹
於清朝乾隆年間張、高、林三姓因故鄉地窄人口飽和,且逢荒年於是再次帶著家鄉神明保儀尊王張巡渡海大遷移,三姓移民從淡水上岸,先在淡水落戶開墾,後漸漸進入台北盆地,由今日的大安、古亭、松山逐路開墾到景美、木柵一帶。後因各氏族人丁繁衍,社會日益複雜,異姓之間意見分歧,乃決定各自分立祭祀。
三姓分鬮結果:張姓抽到香爐,在木柵另建集應廟﹔林姓抽到申國夫人(林氏夫人)神像,在萬隆建一集應廟﹔高姓抽到尊王神像,於今景美國小南側竹圍建廟而後才遷移至現址,演成張、林、高三姓各自成立集應廟的形勢。
木柵集應廟建於光緒二十年(甲午)年(西元一八九四年),距今116年,民國十年增建,第二年完工。
民國六十七年因保儀路拓寬後重修,民國七十一年落成現貌,石柱上雕刻集楹聯均自清朝傳下。
廟由張姓氏族禗理,廟內供奉保儀尊王張巡與申國夫人(林氏夫人)。廟內主神張巡為唐南陽人,開元進士,歷任清河真源縣仙。安祿山造反時貣兵討之,與許遠孚睢陽,詔拜御史中丞。兩人死孚睢陽城,使之數月不陷敵,後糧盡,掘鼠羅雀以食,至犧牲愛妾申國夫人(林氏夫人)以饗將士
三姓分鬮結果:張姓抽到香爐,在木柵另建集應廟﹔林姓抽到申國夫人(林氏夫人)神像,在萬隆建一集應廟﹔高姓抽到尊王神像,於今景美國小南側竹圍建廟而後才遷移至現址,演成張、林、高三姓各自成立集應廟的形勢。
木柵集應廟建於光緒二十年(甲午)年(西元一八九四年),距今116年,民國十年增建,第二年完工。
民國六十七年因保儀路拓寬後重修,民國七十一年落成現貌,石柱上雕刻集楹聯均自清朝傳下。
廟由張姓氏族禗理,廟內供奉保儀尊王張巡與申國夫人(林氏夫人)。廟內主神張巡為唐南陽人,開元進士,歷任清河真源縣仙。安祿山造反時貣兵討之,與許遠孚睢陽,詔拜御史中丞。兩人死孚睢陽城,使之數月不陷敵,後糧盡,掘鼠羅雀以食,至犧牲愛妾申國夫人(林氏夫人)以饗將士
參拜流程
1.拜天公2.拜主神保儀尊王暨申國夫人3.拜太歲星君4.拜關聖帝君5.拜法主公 6.拜保儀大夫7.拜福德正神
建築特色
木柵集應廟建於光緒二十年(甲午)年(西元一八九四年),距今116年,於民國六十七年因保儀路拓寬後重修,民國七十一年落成現貌,成為二層樓廟宇建築,石柱上雕刻集楹聯均自清朝傳下,古色古香為本廟建築最大特色。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文山區的信仰中心
供奉 唐朝安史之亂死守睢陽城保唐朝江山的武將忠臣 保儀尊王、以及祂的妻子申國夫人、保儀大夫,歸類在王爺系統裡面,廟宇位在二樓,都市中非常正能量又祥和的地方廟方人員客氣,香火鼎盛,除主神外,這間廟的文昌帝君 關聖帝君 魁星爺也非常的靈驗,有求必應,神威顯赫,保儀尊王給的籤快 準 一針見血
聽說這裡的文昌帝君很靈於是我們來了
廟宇在二樓保有台灣廟宇的美 走進去就心靈沈澱多了
外面空地可以臨停十幾輛車
添文昌等600元一年
特別從關渡跑來要拜尪公 說八點關門結果七點而已廟公當著我的面關門 連香都來不及點 甚至沒進廟門
當地重要信仰中心,也有點燈,祈福服務
詳細以廟方為主
闔家平安大燈2000元
文昌燈600元
平安燈600元
光明燈600元
財神燈600元
太歲燈300元
這是非常靈驗的集應廟,舉凡作生意的我們,準備個水果素果敬拜尊天王一定可以讓您有所感應的?!
愿蛇年行大運大家安排個時間前去參拜??!
保證您會收到開心的收獲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8:00 – 20:00
星期二 08:00 – 20:00
星期三 08:00 – 20:00
星期四 08:00 – 20:00
星期五 08:00 – 20:00
星期六 08:00 – 20:00
星期日 08:00 – 20:00
FB粉絲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