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惠宮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萬丹萬惠宮 |
---|---|
• 主祀神祇: | 天上聖母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 官方網站: | http://www.wanhuigong.com/ |
• FB粉專: | https://m.facebook.com/%E8%90%AC%E4%B8%B9%E8%90%AC%E6%83%A0%E5%AE%AE%E7%AE%A1%E5%A7%94%E6%9C%83-506047262888519/ |
萬惠宮肇建於乾隆廿一年九月(西元一七五六年) , 這是廟碑沿革的記述 ; 但乾隆廿九年《鳳山縣誌》曾有片段記載 :「萬丹
街有一天后宮。」此為萬惠宮的前身,據說 :「乾隆初年,天后宮的地方,住有一對從唐山來的補鼎夫婦,有一天晚上,萬
丹中街地區的住民,看到天后宮的地方,佛光萬丈,過來看看,看到這對老夫婦所奉拜的媽祖金身,發出佛光,中街村民
就要求這對夫婦把媽祖金身留下供大家膜拜,這是天后宮媽祖的來源。」
街有一天后宮。」此為萬惠宮的前身,據說 :「乾隆初年,天后宮的地方,住有一對從唐山來的補鼎夫婦,有一天晚上,萬
丹中街地區的住民,看到天后宮的地方,佛光萬丈,過來看看,看到這對老夫婦所奉拜的媽祖金身,發出佛光,中街村民
就要求這對夫婦把媽祖金身留下供大家膜拜,這是天后宮媽祖的來源。」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屏東縣萬丹鄉萬生村萬新路1660號
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
國道三號:經竹田收費站,接88快速道路,下萬丹交流道,接中興路一段,續行萬丹路至萬新路即可到達萬丹萬惠宮。(萬丹國小旁)
國道三號:經竹田收費站,接88快速道路,下萬丹交流道,接中興路一段,續行萬丹路至萬新路即可到達萬丹萬惠宮。(萬丹國小旁)
廟宇介紹
萬丹天后宮於嘉慶甲子年(西元一八○四年) , 有位董事林生記等敬立「海波不揚」的匾額一面 , 嘉慶壬申年(西元一八一二年)也有萬丹弟
子一同敬獻「恬瀾昭貺」的匾額壹面懸掛在萬丹天后宮(見大正五年 , 台灣總督府發行的台灣名勝舊蹟誌) , 嘉慶廿五年(西元一八二○年)
,李增選有發動鄉民捐款修建,當時李增選也負責重修萬泉寺(見《鳳山縣采訪冊》),因此當時從唐山進口的花崗岩建材有石柱、石樑
以及石獅、石鼓,而以石鼓安置於萬泉寺門口,石獅乙對鎮守在萬惠宮門前,如今,石獅石鼓猶存,然石柱石樑,在幾次重修或地震及
兵燹下,早巳棄之於兩地的廟場;民國八十二年萬惠宮重建,石柱、石樑幸好被李明福等有心人士送往保全宮廣場,砌成石板,供鄉民
休憩乘座之用。
光緒十六年(西元一八九○年)李文學又重修萬惠宮,當時廟租四十八石(見《鳳山縣采訪冊》)。但依廟碑記述:『仙了民國十五年左右,
某日地震,而廟垣倒毀前殿,媽祖遂寄居於民宅,直至民國十九年十月,鄉紳李南(李開胡之父)李開胡籌募重建萬惠宮完竣,並立重修
紀念碑,民國廿五年丙子年九月,舉行隆重三朝祈安建醮大典,此時天后聖慈受到萬丹三十六庄頭鄉民的膜拜。香火鼎盛,媽祖林默娘
金尊,又重新狩庇萬丹子民,而此時的萬惠宮更是全鄉鄉民宗教信仰的寄託之處。因萬民朝拜,香煙日薰,遂使媽祖金尊面慈黝黑晶亮
,更顥其慈顏的一面。』據長輩口述:『當時重修,水泥建築一部份是由林得及福州師共砌而成,後來林得也成了首任鄉長。』主事李
開捐,禮聘兩位巧藝木所,分別為廟宇樑柱彩繪的大師為台北市林黃龜理、唐山師是廈門楊秀興。兩位大師,分別由廟宇南北兩邊,共
建而成,各憑本領技藝的專精,盡量發揮在雕刻畫棟上,封神演義、三國演義、白蛇傳的故事,繪刻在這些畫棟上,有的細膩精緻傳神
,有的鏤刻木雕藻井,粗獷有力,物神韻歷歷如生,尤其在厝角塑的戇番夯厝角,各有不同的表情風貌,有本土番,也有西洋番,反正
外來的皆是番。有的西裝革履,打領帶,有的也有裸裎上衣的女士,可見在大正昭和年間,民間的風氣,隨西風東漸,而受影響。
子一同敬獻「恬瀾昭貺」的匾額壹面懸掛在萬丹天后宮(見大正五年 , 台灣總督府發行的台灣名勝舊蹟誌) , 嘉慶廿五年(西元一八二○年)
,李增選有發動鄉民捐款修建,當時李增選也負責重修萬泉寺(見《鳳山縣采訪冊》),因此當時從唐山進口的花崗岩建材有石柱、石樑
以及石獅、石鼓,而以石鼓安置於萬泉寺門口,石獅乙對鎮守在萬惠宮門前,如今,石獅石鼓猶存,然石柱石樑,在幾次重修或地震及
兵燹下,早巳棄之於兩地的廟場;民國八十二年萬惠宮重建,石柱、石樑幸好被李明福等有心人士送往保全宮廣場,砌成石板,供鄉民
休憩乘座之用。
光緒十六年(西元一八九○年)李文學又重修萬惠宮,當時廟租四十八石(見《鳳山縣采訪冊》)。但依廟碑記述:『仙了民國十五年左右,
某日地震,而廟垣倒毀前殿,媽祖遂寄居於民宅,直至民國十九年十月,鄉紳李南(李開胡之父)李開胡籌募重建萬惠宮完竣,並立重修
紀念碑,民國廿五年丙子年九月,舉行隆重三朝祈安建醮大典,此時天后聖慈受到萬丹三十六庄頭鄉民的膜拜。香火鼎盛,媽祖林默娘
金尊,又重新狩庇萬丹子民,而此時的萬惠宮更是全鄉鄉民宗教信仰的寄託之處。因萬民朝拜,香煙日薰,遂使媽祖金尊面慈黝黑晶亮
,更顥其慈顏的一面。』據長輩口述:『當時重修,水泥建築一部份是由林得及福州師共砌而成,後來林得也成了首任鄉長。』主事李
開捐,禮聘兩位巧藝木所,分別為廟宇樑柱彩繪的大師為台北市林黃龜理、唐山師是廈門楊秀興。兩位大師,分別由廟宇南北兩邊,共
建而成,各憑本領技藝的專精,盡量發揮在雕刻畫棟上,封神演義、三國演義、白蛇傳的故事,繪刻在這些畫棟上,有的細膩精緻傳神
,有的鏤刻木雕藻井,粗獷有力,物神韻歷歷如生,尤其在厝角塑的戇番夯厝角,各有不同的表情風貌,有本土番,也有西洋番,反正
外來的皆是番。有的西裝革履,打領帶,有的也有裸裎上衣的女士,可見在大正昭和年間,民間的風氣,隨西風東漸,而受影響。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萬惠宮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歷十年建造才完工。當地風水是傳說廟身正好位在萬丹街的「龍肚」位置上,可以為萬丹人製造財富。乾隆廿九年出版的(1764年)《重修鳳山縣志》記載,當時鳳山縣的媽祖廟中,現仍存在的有本廟、新園新惠宮、屏東慈鳳宮、里港雙慈宮、鳳山雙慈亭、楠梓天后宮這六間。
1995年,萬惠宮完成重修,廟宇結構變,不少雕刻作品錯置或遺失,古意盡失,左右兩邊賽台也被拆除。2003年底,廣安村老人劉添貴依照老照片,作成長約二尺半、高約二尺的萬惠宮模型,擺於廟內供人回憶。
有別於其它百年古廟古蹟比較少一點,不過香火還是很鼎盛的,還有媽祖接炸彈的事蹟
清乾隆時所建,主神為媽祖,
1926年因地震致前殿倒毀,
由重建艋舺龍山寺的黃龜理、楊秀興來對場作。
1945年美軍轟炸離宮一街之隔的日軍屯軍,
炸彈著地後撞出三百公尺遠的粗糠間,無爆。
村民至廟朝拜時發現媽祖神像大拇指斷裂
,扶鑾供乩發現是媽祖接炸彈所致,
於是在接近彈著點的廟前廣場左側興建
「接炸彈金手掌」紀念碑。
.
.
(2024.12.28.攝)
第一次到訪萬丹,本來要去知名紅豆餅店,但不巧他們休了幾天長假公休,在路上亂繞,看到這間媽祖廟,就臨時入內參拜,感覺頗為興盛,廟口有寫了媽祖接炸彈的神蹟。挺不錯的。
二戰顯神蹟的媽祖廟!
媽祖彈指毀彈砲,保佑大眾!是萬丹的信仰中心!
一間有歷史的媽祖大廟 接炸彈媽祖 憐愍眾生 慈悲為懷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5:00 – 22:00
星期二 05:00 – 22:00
星期三 05:00 – 22:00
星期四 05:00 – 22:00
星期五 05:00 – 22:00
星期六 05:00 – 22:00
星期日 05:00 – 22:00
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