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西港慶安宮 慶安宮 玉勅慶安宮
• 主祀神祇: 天上聖母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管理委員會制
• 官方網站: http://www.kcestudio.tw/QingAn/taiwan/001-front/link/001.html
•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feng1101/
西港玉勅慶安宮位於臺灣臺南市西港區,主祀天上聖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傳最早慶安宮是供俸隨鄭成功部隊而來的城隍境主及中壇元帥,後因為香火鼎盛、神威顯赫,而於清朝康熙51年(1712年)將原有簡陋的神壇改建為小型廟宇,並且署名為「慶安宮」,隨後往鹿耳門天后宮恭迎天上聖母入宮奉祀。自清朝乾隆49年(1784年)開始,每三年有一次建醮大典(俗稱刈香),稱西港香,為南瀛五大香之一,至今(2012年)已舉辦77科超過228年的歷史。西港慶安宮西港香(民國98年經行政院文建會核定為國定重要民俗文化資產)為全國第二個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6 795 2034
地圖位置

臺南市西港區17鄰慶安路32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廟宇介紹
西港居台南西南端, 位曾文溪北岸、麻豆以西、佳里以南. 西元1823年以前原為台江內海(潟湖)中的一天然內港. 其地名起源有二 : 一說為明清年間, 本地位直加弄港(昔平埔族語安定鄉舊稱)以西, 故名西港; 另一說為鄭成功攻台時, 後援部隊駐紮於現今之後營, 本地因位居後營以西, 故稱西港.

慶安宮建廟, 源起於西元1661年. 當時鄭成功從鹿耳門登陸, 隨即派兵順水路至現今之後營駐紮. 隨營兵士中有人熟諳堪輿術, 鑑此地居鯉魚穴, 乃知會地方耆老, 謂此地如能建廟奉神, 必能護佑庄民. 地方人士隨即集資建廟, 初期祀奉境主公及中壇元帥. 而從清代、日治乃至西元1964年, 經過6次整修, 其間並增奉玉皇大帝、南北斗星君、媽祖、關聖帝君、保生大帝 、延平郡王、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康辛元帥、范謝將軍、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10殿閻羅等諸神祇. 在1994年經最近一次重建, 完成現今之規模. 今西港慶安宮, 佔地約 1500 平方公尺. 正殿拱頂雕飾全以金箔壓製而成. 故別名金大廟. 每3年一次的香科, 為南台灣宗教及傳統文化之盛事, 其傳承之久遠及規模之龐大, 已成為台灣目前最老及最大的王船醮典.

作者為在地西港人. 從學生時代北上求學、服役乃至後來工作旅居全球各地, 雖長期在外, 但對於慶安宮之慶典卻從不缺席. 所在意的並不是那福份的祈求或慶典之歡娛, 而是此地231年來不變的純樸與執著. 在醮典期間所有鄉民無私之投入以及信徒們謙卑之付出, 那份樸實是現今政治喧擾、利益掛帥的台灣社會所早已失落. 2015年乙未香科已於國曆六月一日結束, 希望2018年各位能再回到西港, 共譜這在地人民的文化續曲.

慶安宮立廟始於1661年, 初祀中壇元帥及城隍境主. 之後經歷六次擴建, 供奉之神祇, 也從原先兩尊, 增至目前約百餘尊. 而在1823年, 由於曾文溪改道, 造成八份之沒落, 進而促成慶安宮接下由姑媽宮自1784年以來所持續舉辦之十三庄遶境活動. 三百多年來, 慶安宮伴隨台江內海之消長, 見證清治、日據、戰亂及戒嚴, 持續守護南瀛一帶子民. 而大多數人的回憶, 無論是結婚、求子、聯考、工作, 亦或是消災、去病、祈福、解厄, 甚至廟會、夜市、香科、電影等公眾娛樂, 無一不圍繞慶安宮而起. 換言之, 慶安宮已是西港居民生活中不可抹滅的一部分. 居民每日伴隨鐘鼓而起, 與眾神阰鄰. 天上人間, 相隔不遠, 只在一念之別.

慶安宮之建廟可回溯至1661年(清順治18年)農曆四月初一. 時鄭成功自鹿耳門登陸, 攻下普羅民遮城(今台南赤崁樓)後, 旋即派部將甘輝將軍, 領兵自蚶西港循水路至後營駐紮. 當時兵士中有人熟悉勘輿, 見此地鍾靈毓秀, 居鍾龍穴(鯉魚穴)之上, 乃提議當地耆老集資建廟. 當時鄭成功抵台時, 隨船奉祀之神像有三, 其中天上聖母像留在鹿耳門建廟祀奉外, 其祂兩尊神像 - 中壇元帥及城隍境主, 則安奉在廟內祀奉至今. 此即為慶安宮之由來. 建廟之初, 由於草創初期, 規模狹小, 於是在1712年(康熙51年)間進行第一次擴建. 嗣後從媽祖宮分香, 迎請天上聖母為鎮殿主神. 並署名為慶安宮, 象徵 "河清雲慶, 物阜民安".

本廟前後經過6次整修. 第一次於1712年(康熙51年); 第二次於1847年(道光27年); 第三次為1901年 (光緒27年); 第四次為1930年(民國19年, 昭和5年). 而在1947年(民國36年), 進行第5次重修, 並於1958年(民國47年), 興建東嶽地藏王寶殿及禹門亭. 另一方面, 由於正殿歷時已久, 丹青剝落, 龜裂傾斜, 無法再進行修補, 因此於1971年 (民國60年)由董事會提議, 並經轄區內78村董監事大會決議, 拆除重建. 此乃第六次整建. 工程於1979年完畢. 峻工後並署名"金大廟". 而在1992年又重建東嶽地藏王寶殿及改建禹門亭, 並於後殿增設斗姥殿、太歲殿、天師殿、普化/王靈殿, 全部工程於1994年完畢.

如今之慶安宮, 正殿上方祀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 、南北斗星君; 正殿中祀奉天上聖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康辛元帥、范謝將軍; 東偏殿祀奉關聖帝君、延平郡王; 西偏殿祀奉城隍境主、保生大帝; 後殿中祀奉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面然大士、東嶽大帝、十殿閻羅天子; 後殿東側祀奉斗姥星君、五斗星君、太歲星君; 後殿西側祀奉張府天師、普化天尊、王靈天君. 全殿屋頂以交趾燒裝飾而成, 兩側迴廊鑲嵌大理石石雕, 敘述著從盤古開天以來, 所有民間神話及忠孝節義故事. 而正殿拱頂, 以繁複之雕工披覆金箔, 讚頌這金大廟的傳奇.
建築特色
大部份來慶安宮的人, 不管是進香、還願、參拜或看熱鬧, 往往匆匆而來, 在遂行目的後, 即急急離去, 很少人會駐足留意其建築之美. 事實上, 慶安宮的傳統裝置藝術, 雖與台灣其它宮廟相去不遠, 但其雕工及手法, 不管是神像、壁雕、交趾裝飾或甚至天花板刻花, 在我眼中, 均較其他廟宇來得細緻且成熟. 其內之一磚一瓦、一屋一宇、仰望俯拾之間, 盡是藝術. 建議你有空造訪慶安宮時, 能多停留些許, 細細品賞其間傳統藝術之美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1 人覺得有幫助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4.6
starstarstarstarstar_half
707 則評論
Ting Wang
starstarstarstarstar4 個月前
西港慶安宮位於臺灣臺南市西港區 主祀 : 天上聖母 此外同祀中壇元帥、境主公(城隍爺、十二瘟王等神。 1945年慶安宮南巡到臺南開基玉皇宮,受玉皇上帝勅封後,正式廟名才改為玉勅慶安宮。 而在1987年重修完成後,因廟宇建築採用繁複之雕工披覆金箔裝飾而成,所以又稱「金大廟」。該廟又有「西港仔廟」、「西港大廟」的俗稱。 該廟也是列為中華民國國定民俗的西港刈香主辦廟宇,是西港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 由於慶安宮所在地據說是「鯉魚穴」,所以廟宇屋頂上雕塑了鯉魚像,鯉魚也成為西港慶安宮的重要標誌。
郭Alex
starstarstarstarstar6 個月前
主祀人稱「西港媽」的天上聖母, 所在地據說是「鯉魚穴」, 故鯉魚也成為本廟的重要標誌。 「西港刈香」為臺灣少數香 (刈香繞境)醮(王醮)合一的祭典, 為臺灣廟會庄頭性陣頭最多之 大型廟會,香境涵蓋原臺南縣 96村鄉,堪稱「臺灣第一香」。 . . (2024.08.04攝)
楊斯顯
starstarstarstarstar9 個月前
民國113年甲辰香科期間來參觀西港香,王爺出巡大陣仗,前頭的文武陣頭各個熱鬧非凡。在遶境路線上看到很多虔誠的信徒會跪拜迎接王爺經過,更也會提供巡香客、轎班、陣頭等工作人員飲水補給。 慶安宮前每到夜間就人潮洶湧,接近王爺回來入廟即使已經半夜更是熱度不減。最後一天的入廟從晚上九點多陣頭跟附近小廟陸續回來一路看到早上六點多王爺終於回府,炮仗、鑼鼓喧騰整晚,要不是此地有深厚信仰,很難相信可以聚集龐大人力物力完成這等盛事。
chill
starstarstarstarstar2 週前
信徒素質低落 擋在路中間 車子直接停轉彎路口處 廟會活動無人指揮
Raypon
starstarstarstarstar9 個月前
西港香~台灣第一香 看到大家都非常團結,各自用心表演的陣頭,各個宮廟都是精銳盡出,一起做到最好!沿路住戶都虔誠的擺香案,等待神明的到來! 如果你有時間,一定要來體驗台灣宮廟文化以及厚厚的人情味!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5:00 – 20:30
星期二   05:00 – 20:30
星期三   05:00 – 20:30
星期四   05:00 – 20:30
星期五   05:00 – 20:30
星期六   05:00 – 20:30
星期日   05:00 – 20:30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
載入中,請稍候...

🎙️ AI解籤語音解讀Podcast

結合傳統籤詩智慧與現代AI技術的心靈指引節目

《AI解籤語音解讀》是一個結合傳統籤詩智慧與現代AI技術的心靈指引節目。
每集為您解讀一個真實的解籤案例,從感情、事業、健康到人生抉擇,日青上人以溫暖慈悲的智慧,為您指點迷津。
【節目特色】
真實解籤案例分享 · 深入淺出的籤詩解讀 · 具體可行的人生建議 · 溫暖療癒的聲音陪伴
立即在您喜愛的平台上追蹤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