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門紫竹寺
廟宇簡介
• 主祀神祇: | 觀音佛祖 |
---|---|
• 宗教類型: | 佛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 官方網站: | http://www.nmzizhusi.org.tw/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zizhusi |
內門紫竹寺的創建,有一段觀音佛祖「飛爐」顯靈的傳奇故事。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高雄市內門區觀亭里中正路115巷18號
交通方式
一、公路方面:
☆ 由北往南方向(南下)
a. 玉井方面:
★ 國道三號→官田系統交流道→北門玉井東西向快速道路(台84省道)
→玉井區 →台三線→南化區→內門區→內門紫竹寺
b. 台南方面:
★ 國道一號→台南系統交流道→國道八號→國道三號→關廟交流道下
→182縣道(龍崎區、內門區)→台三線→內門紫竹寺
★ 國道一號→台南系統交流道→國道八號→新化交流道下→台二十線
(左鎮區、南化區)→台三線→內門區→內門紫竹寺
☆ 由南往北方向(北上)
a. 高雄方面:
★ 國道一號→鼎金系統交流道→國道十號→旗山末端交流道下→台三
線(旗山區、內門區 )→內門紫竹寺
c. 鳳山方面:
★ 台一線→台二十一線(大樹區、斜張橋下、旗山區)→台三線→內門
區→內門紫竹寺
d. 屏東方面:
★ 台三線(屏東市、九如鄉)→國道三號→燕巢系統交流道→國道十號
→旗山末端交流道下→台三線(旗山區、內門區)→內門紫竹寺
二、鐵路方面:
a. 由北往南方向(下行)
★ 搭火車至台南火車站下,轉搭內門、旗山、里港、屏東方向的台南
客運、屏東客運或高雄客運,即可扺達。
b. 由南往北方向(上行)
★ 搭火車至高雄火車站下,轉搭旗山、美濃、六龜甲仙方向的高雄客
運至山後,再搭往台南或南化公車,即可扺達。
★ 搭火車至屏東火車站下,轉搭旗山、台南方向的台南客運、屏東客
運或高雄客運至旗山後,再搭往台南或南化公車,即可扺達。
三、高鐵方面:
a. 搭乘高鐵至【高雄左營站】
★搭乘高鐵至高雄左營站後,轉搭火車至高雄火車站,再轉搭往旗山方
向的高雄客運至旗山南、北站,,再搭往台南或南化公車,即可
扺達。
b. 搭乘高鐵至【台南歸仁站】
★搭乘高鐵至台南歸仁站後,轉搭免費接駁公車至台南市,再轉搭往
內門、旗山、里港、屏東方向的台南客運、屏東客運或高雄客運,
即可扺達。
☆ 由北往南方向(南下)
a. 玉井方面:
★ 國道三號→官田系統交流道→北門玉井東西向快速道路(台84省道)
→玉井區 →台三線→南化區→內門區→內門紫竹寺
b. 台南方面:
★ 國道一號→台南系統交流道→國道八號→國道三號→關廟交流道下
→182縣道(龍崎區、內門區)→台三線→內門紫竹寺
★ 國道一號→台南系統交流道→國道八號→新化交流道下→台二十線
(左鎮區、南化區)→台三線→內門區→內門紫竹寺
☆ 由南往北方向(北上)
a. 高雄方面:
★ 國道一號→鼎金系統交流道→國道十號→旗山末端交流道下→台三
線(旗山區、內門區 )→內門紫竹寺
c. 鳳山方面:
★ 台一線→台二十一線(大樹區、斜張橋下、旗山區)→台三線→內門
區→內門紫竹寺
d. 屏東方面:
★ 台三線(屏東市、九如鄉)→國道三號→燕巢系統交流道→國道十號
→旗山末端交流道下→台三線(旗山區、內門區)→內門紫竹寺
二、鐵路方面:
a. 由北往南方向(下行)
★ 搭火車至台南火車站下,轉搭內門、旗山、里港、屏東方向的台南
客運、屏東客運或高雄客運,即可扺達。
b. 由南往北方向(上行)
★ 搭火車至高雄火車站下,轉搭旗山、美濃、六龜甲仙方向的高雄客
運至山後,再搭往台南或南化公車,即可扺達。
★ 搭火車至屏東火車站下,轉搭旗山、台南方向的台南客運、屏東客
運或高雄客運至旗山後,再搭往台南或南化公車,即可扺達。
三、高鐵方面:
a. 搭乘高鐵至【高雄左營站】
★搭乘高鐵至高雄左營站後,轉搭火車至高雄火車站,再轉搭往旗山方
向的高雄客運至旗山南、北站,,再搭往台南或南化公車,即可
扺達。
b. 搭乘高鐵至【台南歸仁站】
★搭乘高鐵至台南歸仁站後,轉搭免費接駁公車至台南市,再轉搭往
內門、旗山、里港、屏東方向的台南客運、屏東客運或高雄客運,
即可扺達。
廟宇介紹
漢人進入羅漢內門墾殖,是在鄭成功據台(西元一六六一年)以後,佛、道教信仰也隨著傳入。根據史書記載,明朝太僕寺卿沈光文西元一六六三年逃入羅漢內門,結茅為僧,奉祀觀音,以漢文教授番黎,他曾在普陀幻住庵詩中自 稱「逃禪漫學誦經文」,內門區的觀音信仰可追溯到此。爾後,移民漸眾,祖籍福建省德化縣五穀溪的郭文良,育有六子,根據郭家族譜記載,郭文良死後,其妻朱氏在康熙卅五年(西元一六九六年)與四個兒子,次子元欽、三子元樞、四子元興、五子元章,渡海來台,在現在 內門區觀亭里番子路落腳。
當時的移民習慣,大都將家中原供奉的神像或香灰,隨同攜帶來台,一方面聊慰鄉思,並克服對渡海路途險惡的心理畏懼,另一方面家鄉神明也成為遊子在海外創業時的精神支柱。
郭家四兄弟渡海移居內門時,從家鄉奉迎三尊觀音菩蕯神像同來,先在當時內門漢人開墾最興盛的中埔番子路一帶落腳,後來逐漸發展而分枝,元欽奉迎大佛祖移居東勢埔,元樞、元章奉迎二佛祖遷往石門坑,四子元興仍留在番子路奉祀三佛祖。
郭元興將觀音佛祖安奉在家中廳堂內,早晚燒香祭拜,雍正十年,某天清晨燒香時,香爐竟然不見了,遍尋不著。幾天後,才在今內門紫竹寺寺址的石榴樹三叉枝上發現,令人詑異的是,爐內依舊香煙裊裊,香火未熄。
經郭元興請回後,香爐再次不翼而飛,又再次在寺址的石榴樹三叉枝上發現,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這個神奇的現象,終於引起庄民注意,大家議論紛紛,最後由當時分駐羅漢內門的台灣縣丞葉文炳提議請示神意:以石榴樹處為香火地,郭氏獻佛,庄民共同建寺。庄民聞悉,熱烈響應,依據台灣縣志記載,殿宇工程在隔年的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就完成。
廟宇完成後,信徒公議應將大佛祖、二佛祖迎回同祀,結果在東勢埔的大佛祖請回,但坐鎮石門坑的二佛祖,因當時漢人進入該地開墾,時常與土番發生爭鬥,地方擾嚷不靖,當地民眾不肯讓二佛祖離去而作罷。
觀音佛祖原本只是郭氏家族的保護神,因「飛爐」神蹟顯赫而由庄民共同出資建寺,更因神威遠播,南北信徒慕名前來參拜者日眾,內門紫竹寺已成為全省最具歷史與規模的「觀音媽廟」。
內門紫竹寺建廟至今,經過五次重修,分別在乾隆十七年,嘉慶十九年,光緒九年及民國十七年。直到民國五十七年七月廿三日,信徒代表大會認為香客與日俱增,現在寺宇已太擁擠,而且建築物久經風吹雨蝕日曬,已顯破舊不堪,因此決議重建。公推黃承城先生為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理人游讚芳先生為副主任委員,負責重建工作。
今日所見巍峨大廟,是民國五十八年七月廿九日(農曆六月十六日)卯時動土興工,群山屏障,頗具靈氣。
重建之初,寺內存款僅四十萬元,與龐大的重建費相比,簡直九牛一毛,但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承城堅持「不主動對外募款」,並未大肆對外募捐,而自開工以來,經費源源不絕,從不短缺。重建工作歷時十二年才完成,包括堂皇的主殿,及牌樓、功德亭、九品蓮花池、十八天王洞,龍樓鳳閣、九龍壁、香客大樓等附屬建築,共耗資三千多萬元。
內門紫竹寺不但是內門區的信仰中心, 也是全省觀音信仰的中心寺廟,每年農曆二月十九佛祖誕辰日、六月十九佛祖得道日、九月十九佛祖出家日,來自南北各地的香客,絡繹不絕,尤其以二月十九日佛祖誕辰最為盛大熱鬧,這一段香期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平時寧靜的 內門區,這時全鄉幾乎沸騰起來。
尤以民國七十年農曆十二月十四日建醮普渡日、民國七十六年農曆二月十三至十六日「佛祖遶境出巡」,造成空前人潮,鑼鼓聲、鞭炮聲和人群的吵雜聲交織,人神交會,整個山區都為之震動。
內門紫竹寺除了重視慈善事業外,更不斷推動文化教育事業,設立清寒優秀子女獎學金,並接受由台糖旗尾廠退休的鄉紳游信義建議,民國七十五年一月一日在萃文書院設立圖書館,由於館內設備完善,成為鄉內學子一處讀書的好處所,並延聘游信義為圖書館管理員,直到民國七十八年八月一日,鄉公所興建完成現今位在寺方左側的新圖書館,內門紫竹寺將原有圖書全部移交鄉公所接 管,而新圖書館約一百多坪的用地也是由寺方無償捐獻。
移交時館內藏書三千三百多本,目前則擴充至一萬七千多本,是鄉內精神文化食糧的所在,帶動讀書風氣,居功厥偉,而其初基則由內門紫竹寺奠定。
觀音佛祖在民間信仰是救苦救難的化身,內門紫竹寺在歷屆主任委員領導擘畫下,又積極推動地方公益事業,弘揚觀音佛祖「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救難精神,除了過去辦理的貧困救助、清寒獎學金、圖書館、長青俱樂部等之外,擬再設立長青養老院、幼兒院,及開辦醫事學校為遠程目標,期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使社會朝向大同理想境界邁進。
當時的移民習慣,大都將家中原供奉的神像或香灰,隨同攜帶來台,一方面聊慰鄉思,並克服對渡海路途險惡的心理畏懼,另一方面家鄉神明也成為遊子在海外創業時的精神支柱。
郭家四兄弟渡海移居內門時,從家鄉奉迎三尊觀音菩蕯神像同來,先在當時內門漢人開墾最興盛的中埔番子路一帶落腳,後來逐漸發展而分枝,元欽奉迎大佛祖移居東勢埔,元樞、元章奉迎二佛祖遷往石門坑,四子元興仍留在番子路奉祀三佛祖。
郭元興將觀音佛祖安奉在家中廳堂內,早晚燒香祭拜,雍正十年,某天清晨燒香時,香爐竟然不見了,遍尋不著。幾天後,才在今內門紫竹寺寺址的石榴樹三叉枝上發現,令人詑異的是,爐內依舊香煙裊裊,香火未熄。
經郭元興請回後,香爐再次不翼而飛,又再次在寺址的石榴樹三叉枝上發現,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這個神奇的現象,終於引起庄民注意,大家議論紛紛,最後由當時分駐羅漢內門的台灣縣丞葉文炳提議請示神意:以石榴樹處為香火地,郭氏獻佛,庄民共同建寺。庄民聞悉,熱烈響應,依據台灣縣志記載,殿宇工程在隔年的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就完成。
廟宇完成後,信徒公議應將大佛祖、二佛祖迎回同祀,結果在東勢埔的大佛祖請回,但坐鎮石門坑的二佛祖,因當時漢人進入該地開墾,時常與土番發生爭鬥,地方擾嚷不靖,當地民眾不肯讓二佛祖離去而作罷。
觀音佛祖原本只是郭氏家族的保護神,因「飛爐」神蹟顯赫而由庄民共同出資建寺,更因神威遠播,南北信徒慕名前來參拜者日眾,內門紫竹寺已成為全省最具歷史與規模的「觀音媽廟」。
內門紫竹寺建廟至今,經過五次重修,分別在乾隆十七年,嘉慶十九年,光緒九年及民國十七年。直到民國五十七年七月廿三日,信徒代表大會認為香客與日俱增,現在寺宇已太擁擠,而且建築物久經風吹雨蝕日曬,已顯破舊不堪,因此決議重建。公推黃承城先生為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理人游讚芳先生為副主任委員,負責重建工作。
今日所見巍峨大廟,是民國五十八年七月廿九日(農曆六月十六日)卯時動土興工,群山屏障,頗具靈氣。
重建之初,寺內存款僅四十萬元,與龐大的重建費相比,簡直九牛一毛,但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承城堅持「不主動對外募款」,並未大肆對外募捐,而自開工以來,經費源源不絕,從不短缺。重建工作歷時十二年才完成,包括堂皇的主殿,及牌樓、功德亭、九品蓮花池、十八天王洞,龍樓鳳閣、九龍壁、香客大樓等附屬建築,共耗資三千多萬元。
內門紫竹寺不但是內門區的信仰中心, 也是全省觀音信仰的中心寺廟,每年農曆二月十九佛祖誕辰日、六月十九佛祖得道日、九月十九佛祖出家日,來自南北各地的香客,絡繹不絕,尤其以二月十九日佛祖誕辰最為盛大熱鬧,這一段香期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平時寧靜的 內門區,這時全鄉幾乎沸騰起來。
尤以民國七十年農曆十二月十四日建醮普渡日、民國七十六年農曆二月十三至十六日「佛祖遶境出巡」,造成空前人潮,鑼鼓聲、鞭炮聲和人群的吵雜聲交織,人神交會,整個山區都為之震動。
內門紫竹寺除了重視慈善事業外,更不斷推動文化教育事業,設立清寒優秀子女獎學金,並接受由台糖旗尾廠退休的鄉紳游信義建議,民國七十五年一月一日在萃文書院設立圖書館,由於館內設備完善,成為鄉內學子一處讀書的好處所,並延聘游信義為圖書館管理員,直到民國七十八年八月一日,鄉公所興建完成現今位在寺方左側的新圖書館,內門紫竹寺將原有圖書全部移交鄉公所接 管,而新圖書館約一百多坪的用地也是由寺方無償捐獻。
移交時館內藏書三千三百多本,目前則擴充至一萬七千多本,是鄉內精神文化食糧的所在,帶動讀書風氣,居功厥偉,而其初基則由內門紫竹寺奠定。
觀音佛祖在民間信仰是救苦救難的化身,內門紫竹寺在歷屆主任委員領導擘畫下,又積極推動地方公益事業,弘揚觀音佛祖「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救難精神,除了過去辦理的貧困救助、清寒獎學金、圖書館、長青俱樂部等之外,擬再設立長青養老院、幼兒院,及開辦醫事學校為遠程目標,期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使社會朝向大同理想境界邁進。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建廟300年的熱門廟宇
?️停車場很大,但過年依然不夠
過年建議停外面一點走過來,還比較省時間。
(觀亭橋蠻好停的)
農曆新年初一有提供免費的平安餐,菜色很棒!菜料很多,除了羹麵還有甜湯。
?有廁所
旁邊圖書館二樓有飲水機也有廁所
庭院有鞦韆
不想塞車就早點出門吧
內門紫竹寺建廟三百餘年、也是高雄內門宋江陣起源所在地,廟內奉祀主神觀音佛祖,是內門區在地的信仰中心~
紫竹寺的建築融合了傳統閩南風格與現代設計,殿宇巍峨、雕樑畫棟,充滿莊嚴肅穆的氛圍。廟內供奉的觀世音菩薩聖像慈悲莊嚴,讓人感受到寧靜與安心。
也是一處兼具宗教信仰、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聖地,無論是來祈福、靜心,或是單純欣賞寺廟建築與山景,都能帶來不同的收穫。想體驗南台灣的佛教文化與寧靜氛圍,這裡絕對值得一訪。
巧遇~
宋江陣的活動!
家人看的很開心?
看到宋江陣有小小朋友一起參與,真的覺得很棒?
高三時指考聯考前每幾天就來拜拜舒壓,學測最後靠觀音佛袓踢進臺師大,學測又靠佛祖保佑以倒數第一名爬進臺大,感恩紫竹寺內的一切眾神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5:00 – 21:00
星期二 05:00 – 21:00
星期三 05:00 – 21:00
星期四 05:00 – 21:00
星期五 05:00 – 21:00
星期六 05:00 – 21:00
星期日 05:00 – 21:00
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