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念佛會
廟宇簡介
| • 主祀神祇: | 釋迦牟尼佛 |
|---|---|
| • 宗教類型: | 佛教 |
| • 組織方式: | 管理人(住持)制 |
| • 官方網站: | https://www.fgs.org.tw/branch/?BrID=D40400 |
佛光山蘭陽別院,原名「雷音寺」,座落於宜蘭市北門口,舊稱「菜堂」或「佛祖堂」,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己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民國四十二年正月,應蘭陽仕紳李決和、張輝水、林松年、林長青等大德及廣大佛教徒的禮請,星雲大師慈悲來寺駐錫,宣揚佛法,首先成立「宜蘭念佛會」,帶動宜蘭地區學佛共修的風氣。大師在本地除了長期講經說法,亦推動多項佈教、學術、公益活動,同時運用各種現代科技,以板書、幻燈片,作為弘法的輔助工具,收到良好的成效,帶動更多的信眾參與學佛,為蘭陽地區的佛教界注入一股「革命性」的力量。大師提倡每月農歷初一、十五日,舉行信眾報恩共修法會,以誦經功德回向七世父母。並為了接引社會青年入佛門,成立佛教青年歌詠隊、弘法隊,以青年的熱誠、喜悅及信心,為佛教注入新血輪。其中心平、慈莊、慈惠、慈容、慈嘉….等法師,後來都成為佛光山首批弟子,為開展台灣佛教的重要人物。大師其後在高雄縣開創佛光山寺,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為宗旨,致力於人間佛教的弘揚,現己發展為世界性的佛教團體,將佛法傳遍五大洲,追溯其源流,正是起源於「雷音寺」。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3段257號
交通方式
1.開車走台九線(省道)經過宜蘭穚(河濱公園)即可看到蘭陽別院大樓
2.搭台鐵火車至宜蘭站下車
3.搭台汽公車往宜蘭方向至念佛會站下車
4.開車走5號高速公路經雪山隧道至宜蘭交流道下往宜蘭市
2.搭台鐵火車至宜蘭站下車
3.搭台汽公車往宜蘭方向至念佛會站下車
4.開車走5號高速公路經雪山隧道至宜蘭交流道下往宜蘭市
廟宇介紹
宜蘭念佛會
宜蘭念佛會是雷音寺第一個附屬單位,民國四十二年星雲大師駐本寺後,首先組織蓮友,創立念佛會,開始共修說法,直至今日,歷久不衰。早期的弘法佈教,如今尚為蓮友所津津樂道,諸如廣播弘法、監獄佈教、軍營勞軍、鄉村佈教、家庭助念等,都有相當深厚的建樹。當時宜蘭市有四十八個里,念佛會有來自各里的「班長」,負責組織該里的信徒。除了念佛之外,並引導信徒識字讀經,從講經說法及唱誦中,增進信徒的信心及正知正見。「念佛會」後來幾乎成了「雷音寺」的代名詞。至今宜蘭市北門口的客運站名,仍然是念佛會。民國四十五年,宜蘭念佛會的講堂落成,為第一所專為講經說法及共修而設立的講堂。講堂的正面外觀由許多長形的窗子組合,看似一件「福田衣」,配合著屋頂上的卍字,座西朝東,遙向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講堂內供奉的阿彌陀佛,為宜蘭籍雕塑家楊英風先生早期的作品。講堂落成當天,由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章嘉活佛率諸山長老前來剪綵啟鑰,其受教界人士之重視可見一斑,從此佛法更加深入廣大蘭陽地區,佛光普照,法水常流。
‧重建落成
民國五十二年歐伯颱風橫掃宜蘭,原己棟樑腐朽的雷音寺,在一夕之間,悉遭摧毀。星雲大師以無比的信心,率領信眾,發起重建四層樓高的大殿,成為當時宜蘭市的新地標。大雄寶殿內供奉的毘盧遮那佛,全身古銅金彩,高三公尺,是當時宜蘭縣內最高的一座佛像,法相莊嚴,至今仍受廣大信徒的供養及喜愛。大師曾強調,毘盧遮那佛是佛陀法身之根本,也象徵著雷音寺為佛光山的根源。除了最早成立的「念佛會」之外,雷音寺並有許多活動及附屬機構,為各層次的大眾提供不同的學佛因緣。
【慈愛幼稚園】
民國四十五年創辦,為國內第一所佛教幼稚園,教學、師資、設備均為全縣幼稚教育之楷模,後興建「慈園」幼保大樓,樓高四層,佔地千餘坪,一切以幼兒發展教育為依歸,有科學化的設備、科學化的管理。
【雷音寺兒童班】
大師為培養佛教幼苗,並響應政府推動社會教育而設立,於週六晚上集會,帶領兒童念佛、拜佛,以及教唱佛教歌曲、講說佛教故事、教理,使之陶冶品行,變化氣質,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
【青年活動】
起源於佛教青年歌詠隊、弘法隊,以方便應機度化青年信佛,從歌唱及其他活動中逐步引進信仰的領域。「影印大藏經」環島佈教、監獄弘法、軍營勞軍、學校講經、廣播節目及各鄉村佈教大會,均由當時的佛教青年們熱誠參與而展開。
【共修】
除了消災法會光明燈法會等例行法會之外,最具代表性亦最大型的就是彌陀佛七,盛況空前,至今仍為雷音寺的特色。其他尚有雷音寺民眾圖書館、義診、婦女會、老人識字班、兒童夏令營、慈愛合唱團等活動。
‧灑淨動土
為使雷音寺能成為多功能化的道場,民國八十五年乃著手重建工程,於次年正式動土施工。經大師慈示,雷音寺新建大樓命名為佛光山蘭陽別院,為佛光山道場在台灣東北部的首剎。
宜蘭念佛會是雷音寺第一個附屬單位,民國四十二年星雲大師駐本寺後,首先組織蓮友,創立念佛會,開始共修說法,直至今日,歷久不衰。早期的弘法佈教,如今尚為蓮友所津津樂道,諸如廣播弘法、監獄佈教、軍營勞軍、鄉村佈教、家庭助念等,都有相當深厚的建樹。當時宜蘭市有四十八個里,念佛會有來自各里的「班長」,負責組織該里的信徒。除了念佛之外,並引導信徒識字讀經,從講經說法及唱誦中,增進信徒的信心及正知正見。「念佛會」後來幾乎成了「雷音寺」的代名詞。至今宜蘭市北門口的客運站名,仍然是念佛會。民國四十五年,宜蘭念佛會的講堂落成,為第一所專為講經說法及共修而設立的講堂。講堂的正面外觀由許多長形的窗子組合,看似一件「福田衣」,配合著屋頂上的卍字,座西朝東,遙向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講堂內供奉的阿彌陀佛,為宜蘭籍雕塑家楊英風先生早期的作品。講堂落成當天,由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章嘉活佛率諸山長老前來剪綵啟鑰,其受教界人士之重視可見一斑,從此佛法更加深入廣大蘭陽地區,佛光普照,法水常流。
‧重建落成
民國五十二年歐伯颱風橫掃宜蘭,原己棟樑腐朽的雷音寺,在一夕之間,悉遭摧毀。星雲大師以無比的信心,率領信眾,發起重建四層樓高的大殿,成為當時宜蘭市的新地標。大雄寶殿內供奉的毘盧遮那佛,全身古銅金彩,高三公尺,是當時宜蘭縣內最高的一座佛像,法相莊嚴,至今仍受廣大信徒的供養及喜愛。大師曾強調,毘盧遮那佛是佛陀法身之根本,也象徵著雷音寺為佛光山的根源。除了最早成立的「念佛會」之外,雷音寺並有許多活動及附屬機構,為各層次的大眾提供不同的學佛因緣。
【慈愛幼稚園】
民國四十五年創辦,為國內第一所佛教幼稚園,教學、師資、設備均為全縣幼稚教育之楷模,後興建「慈園」幼保大樓,樓高四層,佔地千餘坪,一切以幼兒發展教育為依歸,有科學化的設備、科學化的管理。
【雷音寺兒童班】
大師為培養佛教幼苗,並響應政府推動社會教育而設立,於週六晚上集會,帶領兒童念佛、拜佛,以及教唱佛教歌曲、講說佛教故事、教理,使之陶冶品行,變化氣質,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
【青年活動】
起源於佛教青年歌詠隊、弘法隊,以方便應機度化青年信佛,從歌唱及其他活動中逐步引進信仰的領域。「影印大藏經」環島佈教、監獄弘法、軍營勞軍、學校講經、廣播節目及各鄉村佈教大會,均由當時的佛教青年們熱誠參與而展開。
【共修】
除了消災法會光明燈法會等例行法會之外,最具代表性亦最大型的就是彌陀佛七,盛況空前,至今仍為雷音寺的特色。其他尚有雷音寺民眾圖書館、義診、婦女會、老人識字班、兒童夏令營、慈愛合唱團等活動。
‧灑淨動土
為使雷音寺能成為多功能化的道場,民國八十五年乃著手重建工程,於次年正式動土施工。經大師慈示,雷音寺新建大樓命名為佛光山蘭陽別院,為佛光山道場在台灣東北部的首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