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光寺
廟宇簡介
| • 廟宇別稱: | 台北慈光寺 |
|---|---|
| • 主祀神祇: | 釋迦牟尼佛 |
| • 宗教類型: | 佛教 |
| • 組織方式: | 管理人(住持)制 |
| • 官方網站: | http://www.cihguangtemple.org/ |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cihguangtemple/ |
慈光寺位於台灣台北市萬芳路,為主祀釋迦牟尼之佛教廟宇。該建物興建於1957年,今為位於台北文山區之仿古廟宇建築。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四月初八。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文山區萬芳里萬芳路26巷5號
廟宇介紹
本寺開山始於民國四十四年,先是聖法、善清、真心及如明四師曾遊歷至木柵劉烏定居士之私人佛堂,被其盛情所留達數月之久。從而認識信士凌劉蓮及許劉信等人。諸人咸謂立廟塑像有功於鄉里,乃發動當地人士,捐錢出力,並得地主許金富、許金英慨獻其地遂有梵宇平地而起。
蓋此處地形,四面環山、平地居中,儼如一座大學士椅,兼之氣候冬暖而夏涼,真可謂福地也。尤有甚者,眾皆不知此地有水,及掘地基時,不意清泉湧出,遠近傳為稀有,其為佛地也宜矣。
然開山草創之初一切唯難唯儉,雖有屋宇而莊嚴不足以供佛,雖有寮舍而寬廣不足以容眾,幸得信士許陳茶、許垂春等人發動永和信眾募集淨資逐步建設而成。
復爰於民國六十八年,原有佛殿及廂房日久破舊,亟待重修,得前永和鎮長林溪水信士發起,廣召各方捐助,經數年努力,乃得見此巍巍之佛殿及清淨之廂房,而今可謂佛得其所而眾得其安矣,是以為文誌其因緣。
慈光寺所供奉的佛像乃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依釋迦牟尼佛所遺留下來的經典及教法為依歸,本寺之佛弟子得以在此一清淨之佛剎修行。此外為利益廣大信眾,本寺常於定期舉辦各類祈福、消災、超渡法會,以及佛學講座、於各社區成立小型佛學圖書館及共修會,常期出版佛學書籍各處流通結緣,以期達到淨化人心之目標。
近期來本寺為推廣菩薩道之精神,特在九十年四月成立佛學院、至今已招收學生百餘人,外僑學生,以利將佛法傳送到世界每一個角落,讓世界更安定更祥和,此乃本寺所有常住眾共同之目標,願大眾能隨喜功德、踴躍的參加本寺所有活動是盼。
蓋此處地形,四面環山、平地居中,儼如一座大學士椅,兼之氣候冬暖而夏涼,真可謂福地也。尤有甚者,眾皆不知此地有水,及掘地基時,不意清泉湧出,遠近傳為稀有,其為佛地也宜矣。
然開山草創之初一切唯難唯儉,雖有屋宇而莊嚴不足以供佛,雖有寮舍而寬廣不足以容眾,幸得信士許陳茶、許垂春等人發動永和信眾募集淨資逐步建設而成。
復爰於民國六十八年,原有佛殿及廂房日久破舊,亟待重修,得前永和鎮長林溪水信士發起,廣召各方捐助,經數年努力,乃得見此巍巍之佛殿及清淨之廂房,而今可謂佛得其所而眾得其安矣,是以為文誌其因緣。
慈光寺所供奉的佛像乃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依釋迦牟尼佛所遺留下來的經典及教法為依歸,本寺之佛弟子得以在此一清淨之佛剎修行。此外為利益廣大信眾,本寺常於定期舉辦各類祈福、消災、超渡法會,以及佛學講座、於各社區成立小型佛學圖書館及共修會,常期出版佛學書籍各處流通結緣,以期達到淨化人心之目標。
近期來本寺為推廣菩薩道之精神,特在九十年四月成立佛學院、至今已招收學生百餘人,外僑學生,以利將佛法傳送到世界每一個角落,讓世界更安定更祥和,此乃本寺所有常住眾共同之目標,願大眾能隨喜功德、踴躍的參加本寺所有活動是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