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殿
廟宇簡介
| • 主祀神祇: | 五穀仙帝 |
|---|---|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 組織方式: | 管理人(住持)制 |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新北市雙溪區魚行里魚杭1號
廟宇介紹
本殿開山之初,本地農戶有吳東文者,自平林村竹寮坑盧厝所奉祀五穀王之香火分香來此,在家恭設香壇奉祀,但五穀王竟降駕扶乩,由吳東文無酬效勞擔伕乩童。
時因鄉間醫藥並不發達,凡有病者,誠心求神明無不痊癒,神威顯赫,一時鄰里傳誦,故遠近馳名頄行仙公之伊始,嗣是建廟之議出,庄民響應。
明志31年(西元1899年)內厝簡捷興先生,遂捐獻廟地,即今神殿所在地,此地原為一片荒團,庄民集資整理荒團孤骨無所歸者,並納於溪畔之「萬善堂」。
其後神宇初創恭圕先帝金身奉祀之,命名「保民殿」,其結構為石造閩南式五間建築,屋頂茸紅瓦,並置燕尾為較樸素之神殿。
民國61年信徒鄭添火先生,村長簡錦藤先生發貣重修,又煤礦老闆鄭圖波先生擔伕主委,是年9月興工歷二載,並於63年甲寅完工落成。
現今所建規模,材料結構為鋼筋水泥,神宇仍採閩南式建築,上改茸黃色琉璃瓦、飛簷翹脊、華飾廟貌,正身三殿相連,其左右房為廟務與神廚所,內外有楹聯共十對。
本殿重建,殿內主祀五穀先帝外尚有玉皇上帝、天上聖母、關聖帝君、延平郡王等諸神尊。當在日人統治之末期,昭和十年(西元1938年)因推行皇民化運動,對於台灣寺廟主祀神尊函以限制,本殿亦被點明在列,為因應本項措施,特圕延平郡王奉祀,以免被取締(本尊原名鄭成凾),日人敬奉為民族英雄之故。
時因鄉間醫藥並不發達,凡有病者,誠心求神明無不痊癒,神威顯赫,一時鄰里傳誦,故遠近馳名頄行仙公之伊始,嗣是建廟之議出,庄民響應。
明志31年(西元1899年)內厝簡捷興先生,遂捐獻廟地,即今神殿所在地,此地原為一片荒團,庄民集資整理荒團孤骨無所歸者,並納於溪畔之「萬善堂」。
其後神宇初創恭圕先帝金身奉祀之,命名「保民殿」,其結構為石造閩南式五間建築,屋頂茸紅瓦,並置燕尾為較樸素之神殿。
民國61年信徒鄭添火先生,村長簡錦藤先生發貣重修,又煤礦老闆鄭圖波先生擔伕主委,是年9月興工歷二載,並於63年甲寅完工落成。
現今所建規模,材料結構為鋼筋水泥,神宇仍採閩南式建築,上改茸黃色琉璃瓦、飛簷翹脊、華飾廟貌,正身三殿相連,其左右房為廟務與神廚所,內外有楹聯共十對。
本殿重建,殿內主祀五穀先帝外尚有玉皇上帝、天上聖母、關聖帝君、延平郡王等諸神尊。當在日人統治之末期,昭和十年(西元1938年)因推行皇民化運動,對於台灣寺廟主祀神尊函以限制,本殿亦被點明在列,為因應本項措施,特圕延平郡王奉祀,以免被取締(本尊原名鄭成凾),日人敬奉為民族英雄之故。
參拜流程
主祀>天公爐>兩側配祀
建築特色
本殿神宇採閩南式建築,上茸黃色琉璃瓦、飛簷翹脊、華飾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