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覺寺
廟宇簡介
                                | • 廟宇別稱: | 寶覺禪寺 | 
|---|---|
| • 主祀神祇: | 釋迦牟尼佛 | 
| • 宗教類型: | 佛教 | 
| • 組織方式: | 其他 | 
| • 官方網站: | http://travel.taichung.gov.tw/zh-tw/Attractions/Intro/278/%E5%AF%B6%E8%A6%BA%E5%AF%BA | 
寶覺禪寺,簡稱寶覺寺,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金龍里的臨濟宗佛寺,1927年創建,開山者為良達法師,首任主持妙禪法師,臺日二戰軍人與遺屬會來此祭祀,也為日本觀光客旅遊地點。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中市北區健行路140號  
交通方式
                                寶覺禪寺的交通十分便捷,就連公車網也擁有高達14種班車可抵達該寺,計有:
仁友客運:105、1、21、31
台中客運:82、15、16、8、100、14、132、136、88
統聯客運:88
以上班車請於寶覺寺站下。
自行開車者:
可從大雅交流道下,往台中市市區方向行駛,到健行路左轉約1.2KM即可到達寶覺禪寺。
                            仁友客運:105、1、21、31
台中客運:82、15、16、8、100、14、132、136、88
統聯客運:88
以上班車請於寶覺寺站下。
自行開車者:
可從大雅交流道下,往台中市市區方向行駛,到健行路左轉約1.2KM即可到達寶覺禪寺。
廟宇介紹
                                此寺創建於1927年,為良達法師發起興建。建寺蒙地方人士賴屘結、賴天生等人協助。首任主持有「藝僧」雅稱的妙禪法師。寺方在日治時期就創辦佛學院、幼稚園。
戰後,主持先後由師承東瀛的宗心及心觀擔任,所以該寺有許多臨濟宗的氣質。宗心任內曾辦過國文講習班,並發行佛學雜誌《覺群週刊》,自己擔任發行人,後改名為「覺生月刊」。1954年10月17日,大悲講堂落成,將軍孫立人妻子張晶英剪綵,芳澤謙吉大使贈送刻有「篤敬三寶」的方形木刻板。1964年,宗心發動興建一座彌勒大佛,至1975年興建完成。
主持心觀任內,特別重視軟體設施的推展,成立教唱詩歌、宏揚佛法的觀音會、每月放生飛禽龜鱉的放生會、幫助貧苦的救濟會、表揚孝道的孝子會等。
1987年,位在健行路140號的寺方計畫動用三千萬元經費重新整建,該年3月先鳩工興建山門並整修圍牆。寶覺寺管理委員會幹事人員稱之為「護產建設」,因為多年來該寺許多寺產遭竊,遂圍牆保護,並將已整修兩年餘的民俗文物館將改為圖書館及教孝館。
                            戰後,主持先後由師承東瀛的宗心及心觀擔任,所以該寺有許多臨濟宗的氣質。宗心任內曾辦過國文講習班,並發行佛學雜誌《覺群週刊》,自己擔任發行人,後改名為「覺生月刊」。1954年10月17日,大悲講堂落成,將軍孫立人妻子張晶英剪綵,芳澤謙吉大使贈送刻有「篤敬三寶」的方形木刻板。1964年,宗心發動興建一座彌勒大佛,至1975年興建完成。
主持心觀任內,特別重視軟體設施的推展,成立教唱詩歌、宏揚佛法的觀音會、每月放生飛禽龜鱉的放生會、幫助貧苦的救濟會、表揚孝道的孝子會等。
1987年,位在健行路140號的寺方計畫動用三千萬元經費重新整建,該年3月先鳩工興建山門並整修圍牆。寶覺寺管理委員會幹事人員稱之為「護產建設」,因為多年來該寺許多寺產遭竊,遂圍牆保護,並將已整修兩年餘的民俗文物館將改為圖書館及教孝館。
參拜流程
                                大雄寶殿
                            建築特色
                                大梵鐘
朱復良在1998年採訪時,寺內有三座日本人奉獻的鐘,一是日本臺灣總督獻贈的梵鐘、二是日本慰靈塔建設會贈送的友愛鐘、三是戰後千餘日人集資鑄造的赤銅古鐘。友愛鐘在1966年12月7日舉行落成,由該寺主委林天發主持、臺灣中部警備司令鮑步超剪綵、駐中華民國大使島津久大啟鳴。寺方為友愛鐘,還特地興建一座樓高四層的鐘樓,並請何應欽親題門匾。赤銅古鐘,由堀部二三男發起,千名多日本人捐助,重七百四十公斤,鐫著「友愛永傳」,懸掛於友愛鐘樓樓頂,1971年1月2日落成,由內政部長徐慶鐘主持儀式。
菩薩像
寶覺寺為台灣三十三觀音靈場的第十番,供奉孝養觀音,但學者釋永東調查時該像已失蹤。
此寺收藏的解夢觀音又稱為「和平觀音」,二次大戰結束時日本複製多尊贈送各地。寶覺寺所獲得的,原為全日本佛教會在1954年所贈。次年護送玄奘靈骨來臺灣的日本僧團也帶來一尊同樣稱呼的木雕觀音像,而引起是否為日本國寶的爭紛。而寶覺寺的材質為黑銅質。次年,中國佛教會將該尊木質的觀音像贈送給獅山勸化堂供奉。中華民國台灣省佛教分會、中華民國總統府也有獲贈。
至於護兒地藏王菩薩,為妙心寺大本山在1973年12月贈送,像高8尺。該像供祀置地藏亭中。
巨佛像
該寺的彌勒大佛是臺中市第一座大佛像。1964年,由崑崙行老闆吳崑崙發起,由丸山布行老闆吳松柏擔任興建委員會長,與住持宗心、貴臨電料行總經理王圭林、仁愛醫院院長廖泉生、金永裕行老闆王庚海、聯明電業總社經理翁茄苳、月夜冰室老闆林來福、泰山橡膠公司董事長蔡和榮等人,捐獻鉅款,並分各界捐募經費,聚集二百萬元開工在寺右側前面空地興建。不只台日兩方仕紳、海外僑胞捐助,連女工都以分期付款方式捐贈,在開始興建時不久就已吸引遊客搭乘遊覽車前來。 市長林澄秋也現有7公尺道路拓建為20公尺柏油路,以方便觀光客前來觀賞大佛。
大佛座地500坪、寬10丈、像身高88台尺、連同基座高100台尺。材質為水泥,基座上題著「皆大歡喜」四字。內部有七樓,從一樓到七樓的用途分別是民俗畫廊、民俗綜合館、古街館、農村館、民屋館、山地館、佛教館。余如季曾為兩位兒子拍攝與大佛合照的相片。早期像並不是金色,1990年重修時塗成金色。該像也是日本作家久正人作品《信長之槍》首集的取景之一。
俳句碑
寺有俳句詩人羽田岳水的俳句碑,上面寫「在菩提樹花下彌勒佛的微笑」,立於2008年10月30日。羽田岳水在日治時期在臺灣就讀師範學院,畢業後在今自由路上的居仁國中的前身任教。他返回日本後,成立燕巢詩社,也會回臺灣與臺灣籍學生聚會。
2018年,十五位日本詩人組團來臺灣見九旬的俳句詩人李錦時,就在此碑合照。
                            朱復良在1998年採訪時,寺內有三座日本人奉獻的鐘,一是日本臺灣總督獻贈的梵鐘、二是日本慰靈塔建設會贈送的友愛鐘、三是戰後千餘日人集資鑄造的赤銅古鐘。友愛鐘在1966年12月7日舉行落成,由該寺主委林天發主持、臺灣中部警備司令鮑步超剪綵、駐中華民國大使島津久大啟鳴。寺方為友愛鐘,還特地興建一座樓高四層的鐘樓,並請何應欽親題門匾。赤銅古鐘,由堀部二三男發起,千名多日本人捐助,重七百四十公斤,鐫著「友愛永傳」,懸掛於友愛鐘樓樓頂,1971年1月2日落成,由內政部長徐慶鐘主持儀式。
菩薩像
寶覺寺為台灣三十三觀音靈場的第十番,供奉孝養觀音,但學者釋永東調查時該像已失蹤。
此寺收藏的解夢觀音又稱為「和平觀音」,二次大戰結束時日本複製多尊贈送各地。寶覺寺所獲得的,原為全日本佛教會在1954年所贈。次年護送玄奘靈骨來臺灣的日本僧團也帶來一尊同樣稱呼的木雕觀音像,而引起是否為日本國寶的爭紛。而寶覺寺的材質為黑銅質。次年,中國佛教會將該尊木質的觀音像贈送給獅山勸化堂供奉。中華民國台灣省佛教分會、中華民國總統府也有獲贈。
至於護兒地藏王菩薩,為妙心寺大本山在1973年12月贈送,像高8尺。該像供祀置地藏亭中。
巨佛像
該寺的彌勒大佛是臺中市第一座大佛像。1964年,由崑崙行老闆吳崑崙發起,由丸山布行老闆吳松柏擔任興建委員會長,與住持宗心、貴臨電料行總經理王圭林、仁愛醫院院長廖泉生、金永裕行老闆王庚海、聯明電業總社經理翁茄苳、月夜冰室老闆林來福、泰山橡膠公司董事長蔡和榮等人,捐獻鉅款,並分各界捐募經費,聚集二百萬元開工在寺右側前面空地興建。不只台日兩方仕紳、海外僑胞捐助,連女工都以分期付款方式捐贈,在開始興建時不久就已吸引遊客搭乘遊覽車前來。 市長林澄秋也現有7公尺道路拓建為20公尺柏油路,以方便觀光客前來觀賞大佛。
大佛座地500坪、寬10丈、像身高88台尺、連同基座高100台尺。材質為水泥,基座上題著「皆大歡喜」四字。內部有七樓,從一樓到七樓的用途分別是民俗畫廊、民俗綜合館、古街館、農村館、民屋館、山地館、佛教館。余如季曾為兩位兒子拍攝與大佛合照的相片。早期像並不是金色,1990年重修時塗成金色。該像也是日本作家久正人作品《信長之槍》首集的取景之一。
俳句碑
寺有俳句詩人羽田岳水的俳句碑,上面寫「在菩提樹花下彌勒佛的微笑」,立於2008年10月30日。羽田岳水在日治時期在臺灣就讀師範學院,畢業後在今自由路上的居仁國中的前身任教。他返回日本後,成立燕巢詩社,也會回臺灣與臺灣籍學生聚會。
2018年,十五位日本詩人組團來臺灣見九旬的俳句詩人李錦時,就在此碑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