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 主祀神祇: 福德正神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管理委員會制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5 597 6071
地圖位置

雲林縣斗南鎮斗南鎮石龜溪段1207-2地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4
starstarstarstarstar
2 則評論
陳宥儒
starstarstarstarstar6 年前
沿革: 本廟原名:「石龜溪土地公廟」原址在當時「公糞堆」(公眾堆肥之垃圾場)與牛稠溝毗鄰,即今自來水廠辦公室附近,座西南向東北,土角造三片壁,屋頂蓋土製本島瓦,是一座簡單無門的小廟。原建於清朝時代,距今約有一百四十餘年的歲月因年代久遠詳情無法查考。 昭和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一)第二次大戰前夕,台灣大地震本廟遭受震壞全部倒垮,幸地方元老在原地,以同貌同料將小廟重建完成,不久“公糞堆”發生大火災,幸土地公顯化本廟系毫不受損害。 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日本實行皇民化政策,鬥六郡最嚴厲,本莊所有之廟宇恐遭搗毀,神像運往鬥六郡役所集中焚燒,所有廟宇從此擱下荒廢。 昭和二十年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八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暴政投降台灣光復,越年(一九四六)春,地方賢士發動修廟塑像,將天后宮、感化堂、元帥爺廟等整修復原,神像復舊重雕。並將東西二將廟及本廟重建完成取名為「福德祠」。 神像於同年十一月初,在天后宮與聖母同時過大火後請回安座。 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本莊因改善飲水問題“福德祠”土地被徵收為水廠用地,地方志士另尋地遷建,延至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適石龜農地重劃,向縣府交涉調換土地,並請堪輿師鑑定方位改坐南向北。 感化堂恩主擇日安香入座,賜號「賜安宮」。 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本廟神香日顯,善信日眾場地不敷,善信捐資獻地增建拜亭擴寬廟庭,從此廟地永固廟貌壯觀。 民國八十五年(1993)夏,本廟屋頂平糟遭風雨侵襲漏雨,廟內山水油畫壁堵諸多損害,善士人等發起整修內部,並將增建涼亭一座兩邊築造欄桿,使廟貌增添新美侖美奐。
江明修
starstarstarstarstar3 年前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
載入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