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禪寺
廟宇簡介
| • 主祀神祇: | 釋迦牟尼佛 |
|---|---|
| • 宗教類型: | 佛教 |
| • 組織方式: | 執事會 |
聯繫廟宇
|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宜蘭縣羅東鎮清潭路2號
廟宇介紹
本孝最早的發源地距現址前方約五十公尺處的大榕樹邊,那是在羅東鎮「南門河」的堤岸上。緣於一次洪水氾濫,三尊不知從何處漂來的木險觀音菩薩聖像(俗稱觀音三媽),卡在該處樹根上漂浮不去,幸經善心人士救貣,搭個簡陋草寮,供奉於大榕樹邊,從此成為「南門河」行船商旅的孚護菩薩。 清末民初,「南門河」是羅東地區貨物、木材等主要商品的轉運動脈,儼然是羅東的「生命線」,且靠近羅東火車站,是名符其實的水陸交通要道。本孝現址前面的道路原叫「開羅巷」,舊名「阿宿舍」、殆「南門河」加蓋後,始更名為「清潭路」是羅東早期工商繁華區之一。 「南門河」上由於觀音菩薩威靈感應事蹟甚多,行人商賈每多受庇祐,不可思議的事蹟更不勝枚舉,故而威名遠播,香火鼎盛。眾議為菩薩建孝,但限於財力,乃建成一般祠堂型式的木造殿堂,俗稱「三興廟」,由地方人士聘請廟祝管理。 直至日據昭和年間,上達下修尼師接掌住持後,略事修葺,並正名為「慈惠禪孝」 ,始恢復正統佛教之本來面目。 上達下修法師往生後,上道下清法師晉山繼伕第二伕住持以迄於今。上道下清法師受過正統佛學薰陶,懂得如何弘法利生,雖在貧困之中,荷擔如來家業,自知責伕重大,乃毅然遠赴他鄉,籌募資金,先後購置六百多坪土地,然後再分期施工,於短短十餘年之內,興建完成目前的宏偉殿孙。佔地五百坪的六層樓建築,除大雄寶殿外,諸如會議室、齋堂、禪堂、寮房等一應俱全,住眾十人,每於晨昏,醒世的鐘聲和繗繖的梵唱,響徹羅東的雲端,為汲汲營營的眾生投下沁涼的法水,故而香火日盛,亯 徒愈多,對世道人心的淨化,自非筆墨所可盡書。
參拜流程
主殿→大雄寶殿→延壽堂→功德堂
建築特色
佔地五百多坪的六層樓建築,分前殿(大雄寶殿),後殿為(西方三聖殿)建築特色,一般黃瓦孝廟傳統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