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巖開漳聖王廟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碧山巖 開漳聖王廟 |
---|---|
• 主祀神祇: | 開漳聖王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 官方網站: | http://www.pkcswt.com.tw/ |
本廟位於台北市內湖碧山之尖峰,又稱尖頂開漳聖王廟,奉祀開閩民族英雄陳元光及其 部屬李伯瑤、馬仁兩位將。 康熙末年,漳州府人氏黃某攜眷佩帶開漳聖王香火渡海來台墾荒。
行於碧山之尖頂,忽聞嗡嗡之聲,不絕於耳,停步 視之,其聲傳自身前一塊石下小洞,認為此處適合於安座聖王難得一見之蜂穴吉地,遂將隨身佩帶香火懸掛於石洞中 膜 拜後離去。
行於碧山之尖頂,忽聞嗡嗡之聲,不絕於耳,停步 視之,其聲傳自身前一塊石下小洞,認為此處適合於安座聖王難得一見之蜂穴吉地,遂將隨身佩帶香火懸掛於石洞中 膜 拜後離去。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內湖區碧山里碧山路24號
交通方式
一、搭捷運在捷運內湖站下車至內湖路二段轉乘「小型2號公車」往碧山巖可達本廟。
二、搭乘公車21、28、247、267、278、521在內湖派出所下車。
三、或搭乘公車6、222、240、284、287、531、620、630、652、棕9、藍27在湖光市場站下車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旁轉乘「小型2號公車」往碧山巖可達本廟。
附註:小型公車線,無設置站牌,上下車請招手或告知司機人員。
小型2號公車時刻表
平常日:
04:30 05:00 06:00 06:30 07:00 07:30 08:00 08:30 09:00 09:30 10:00 10:30
11:00 12:00 12:30 13:20 14:00 15:00 15:30 16:00 16:30 17:00 17:30 18:00
18:30 19:40 21:15 22:45
週六、例假日和農曆初一、十五日:
04:30 05:00 06:00 06:30 07:00 07:30 08:00 08:30 09:00 09:30 10:00 10:30
11:00 11:30 12:00 12:30 13:30 14:00 14:30 15:00 15:30 16:00 16:30 17:00
17:30 18:00 18:30 19:40 21:15 22:45
東南客運服務專線:0800-616-688
二、搭乘公車21、28、247、267、278、521在內湖派出所下車。
三、或搭乘公車6、222、240、284、287、531、620、630、652、棕9、藍27在湖光市場站下車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旁轉乘「小型2號公車」往碧山巖可達本廟。
附註:小型公車線,無設置站牌,上下車請招手或告知司機人員。
小型2號公車時刻表
平常日:
04:30 05:00 06:00 06:30 07:00 07:30 08:00 08:30 09:00 09:30 10:00 10:30
11:00 12:00 12:30 13:20 14:00 15:00 15:30 16:00 16:30 17:00 17:30 18:00
18:30 19:40 21:15 22:45
週六、例假日和農曆初一、十五日:
04:30 05:00 06:00 06:30 07:00 07:30 08:00 08:30 09:00 09:30 10:00 10:30
11:00 11:30 12:00 12:30 13:30 14:00 14:30 15:00 15:30 16:00 16:30 17:00
17:30 18:00 18:30 19:40 21:15 22:45
東南客運服務專線:0800-616-688
廟宇介紹
值至清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碧山尖頂山下一帶,土匪猖獗,結黨 成群,聚眾 劫舍,擄人勒索,蠻橫 無比,民不聊生。某日黃昏,匪徒又在山下聚 集,計議行劫,忽見尖 頂山頭金光萬道,鋒芒四射,戰鼓齊鳴,宛如 萬馬奔騰。
匪眾聞見喪膽,斯時懸掛聖王香火之石塊巨響一聲分裂為三,中塊乃聖王化身,而兩邊石塊即為李、馬將軍(現在開基祖廟內奉祀之神石)仍立在原地不動外, 週圍散石一直滾落山下 匪徒聚集處;使匪眾保命要緊,紛紛棄械,鼠 竄而逃,自此以後再也未見土匪在此一帶為非作歹。事後附近黃、郭、林、簡、鄭等五姓居民聞訊踴至膜拜虔誠祈求 ,果然神靈顯耀,病 者得癒,物失復得,士、農、工、 商皆得順遂,救災救劫,降福民間(石室祖廟自建廟至今 已 歷二百六十二年)。
追溯至嘉慶六年(公元一八0一年)因鑒及香客日增,如此石室小廟無法容納大批香客膜拜, 建地雖狹窄,惟原址係屬古蹟聖地,人傑地靈,不忍他遷,故在原址小廟前另建本殿,雕造鎮殿聖王及李、馬將軍金 身,選擇吉日進神安座,奠定初基。至咸豐十一年第一次修建,後又重修過兩次;民國三年第四次重修,值至民國四 十七年某日風雨交加之夜,發生山崩地坍,廟庭全毀無立足之地,惟有本殿絲毫未損,人皆稱奇,實係聖王顯靈保護 寶殿而未波及。遂由委員會與地方人士共同策畫整修並加建地下室,擴建本殿及廟庭,至民國六十年完成重修工程 (第五次重修)成為莊嚴寶殿,香客稱便,拜者日增,有求皆驗,福庇萬民,澤被四方,皆沐神恩。
就此,各地人士 紛紛前來祈求分靈,經聖王指示,准予分傳者,至目前為止計有數百尊,甚至遠渡國外,大顯聖靈。
碧山巖供奉主神-開漳聖王【即唐朝平定南蠻,建設漳州首位偉大功臣】。本姓陳、名元光、字廷炬、號龍湖,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生於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六五七年農曆二月十六日子時)卒於歲次辛亥(公元七一一年農曆十一月初五日午時),因生前帄蠻有功,德庇萬民,身後不僅民眾悲傷,朝廷也立即下詔為之立廟,賤建盛德世紀牌坊,以旌揚之,並定春秋仲月為例行官祭。
康熙末年漳州府黃姓先民攜眷渡海來台墾荒,行至碧山孞頂,發現該處有一蜂穴,即將佩帶開漳聖王之香火寄掛於蜂穴之石上,膜拜後離去,值至清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有一天時近黃昏該處有一聲巨響,火光沖天,接著隆隆之聲似戰鼓齊魃,萬馬奔騰。其石塊順坡下滾,嚇得正在山腰集結之土匪疑係大軍前來圍剿,紛紛棄械逃走,(從此未見蹤跡)次日附近居民踴來察看究竟,發現日前懸掛聖王香火之神石一裂成三塊嘖嘖禒奇,經擲筊問訊,是否聖王顯靈願在此安營否?連擲三次聖筊,消息傳開,前來膜拜者絡繹不絕,即由附近黃、林、郭、簡、鄭等五大姓居民獻金、獻工共建石廟(並標誌裂石中塊為「開漳聖王化石」左、右為「李、馬二將軍化石」供人膜拜)。
迄今已歷二百六十年,嗣因香客日增、石室(小廟)無法容納為維護聖地原貌、故於小廟前沿坡下另建現有本殿,雕造鎮殿聖王及李、馬將軍金身、奠定初基。
至咸豐十一年第一次修建,其後又重修兩次,直至民國四十七年遭颱風豪雨損毀。週邊坍圛經地方人士共同策劃募建至民國六十年完成整建現存莊嚴寶殿。
匪眾聞見喪膽,斯時懸掛聖王香火之石塊巨響一聲分裂為三,中塊乃聖王化身,而兩邊石塊即為李、馬將軍(現在開基祖廟內奉祀之神石)仍立在原地不動外, 週圍散石一直滾落山下 匪徒聚集處;使匪眾保命要緊,紛紛棄械,鼠 竄而逃,自此以後再也未見土匪在此一帶為非作歹。事後附近黃、郭、林、簡、鄭等五姓居民聞訊踴至膜拜虔誠祈求 ,果然神靈顯耀,病 者得癒,物失復得,士、農、工、 商皆得順遂,救災救劫,降福民間(石室祖廟自建廟至今 已 歷二百六十二年)。
追溯至嘉慶六年(公元一八0一年)因鑒及香客日增,如此石室小廟無法容納大批香客膜拜, 建地雖狹窄,惟原址係屬古蹟聖地,人傑地靈,不忍他遷,故在原址小廟前另建本殿,雕造鎮殿聖王及李、馬將軍金 身,選擇吉日進神安座,奠定初基。至咸豐十一年第一次修建,後又重修過兩次;民國三年第四次重修,值至民國四 十七年某日風雨交加之夜,發生山崩地坍,廟庭全毀無立足之地,惟有本殿絲毫未損,人皆稱奇,實係聖王顯靈保護 寶殿而未波及。遂由委員會與地方人士共同策畫整修並加建地下室,擴建本殿及廟庭,至民國六十年完成重修工程 (第五次重修)成為莊嚴寶殿,香客稱便,拜者日增,有求皆驗,福庇萬民,澤被四方,皆沐神恩。
就此,各地人士 紛紛前來祈求分靈,經聖王指示,准予分傳者,至目前為止計有數百尊,甚至遠渡國外,大顯聖靈。
碧山巖供奉主神-開漳聖王【即唐朝平定南蠻,建設漳州首位偉大功臣】。本姓陳、名元光、字廷炬、號龍湖,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生於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六五七年農曆二月十六日子時)卒於歲次辛亥(公元七一一年農曆十一月初五日午時),因生前帄蠻有功,德庇萬民,身後不僅民眾悲傷,朝廷也立即下詔為之立廟,賤建盛德世紀牌坊,以旌揚之,並定春秋仲月為例行官祭。
康熙末年漳州府黃姓先民攜眷渡海來台墾荒,行至碧山孞頂,發現該處有一蜂穴,即將佩帶開漳聖王之香火寄掛於蜂穴之石上,膜拜後離去,值至清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有一天時近黃昏該處有一聲巨響,火光沖天,接著隆隆之聲似戰鼓齊魃,萬馬奔騰。其石塊順坡下滾,嚇得正在山腰集結之土匪疑係大軍前來圍剿,紛紛棄械逃走,(從此未見蹤跡)次日附近居民踴來察看究竟,發現日前懸掛聖王香火之神石一裂成三塊嘖嘖禒奇,經擲筊問訊,是否聖王顯靈願在此安營否?連擲三次聖筊,消息傳開,前來膜拜者絡繹不絕,即由附近黃、林、郭、簡、鄭等五大姓居民獻金、獻工共建石廟(並標誌裂石中塊為「開漳聖王化石」左、右為「李、馬二將軍化石」供人膜拜)。
迄今已歷二百六十年,嗣因香客日增、石室(小廟)無法容納為維護聖地原貌、故於小廟前沿坡下另建現有本殿,雕造鎮殿聖王及李、馬將軍金身、奠定初基。
至咸豐十一年第一次修建,其後又重修兩次,直至民國四十七年遭颱風豪雨損毀。週邊坍圛經地方人士共同策劃募建至民國六十年完成整建現存莊嚴寶殿。
參拜流程
天公、開基祖廟、開漳聖王–(李、馬將軍)、武身聖王、土地公、文昌帝君、 斗母元君
建築特色
七層樓高的建築坐立於巍巍山頭,氣勢磅礡,廟孙外觀有著傳統燕尾屋頂建築,三川殿式廟構,正脊彩圕雙龍朝三仙,旁脊雙鳳翔舞,琉璃屋瓦,剪黏鮮麗,祥瑞繽紛,雕樑畫棟,洋溢古色古香。
主廟門神為台灣檜木雕刻,雕工精細神情莊嚴,讓人望而生畏。簷下的橫樑、卵桶的彩繪,用色鮮豔大膽,圖案華麗,勾勒精緻。
廟中龍柱及牆壁雕刻大部分為石雕,作品豐富,有著各式各樣的主題;有歷史故事、有蟲頄項獸、有人物刻畫,這類石雕遍佈整座廟孙,且雕工精緻,有著不錯的藝術價值。
主廟門神為台灣檜木雕刻,雕工精細神情莊嚴,讓人望而生畏。簷下的橫樑、卵桶的彩繪,用色鮮豔大膽,圖案華麗,勾勒精緻。
廟中龍柱及牆壁雕刻大部分為石雕,作品豐富,有著各式各樣的主題;有歷史故事、有蟲頄項獸、有人物刻畫,這類石雕遍佈整座廟孙,且雕工精緻,有著不錯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