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集應廟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集應廟 |
---|---|
• 主祀神祇: | 保儀尊王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 官方網站: | http://jm-jiyingtemple.org.tw/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448520381876547/ |
在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建廟於景美區竹圍內(也就是目前景文街景美國小南側);清同治六(1867年)遷建於目前現址。
本廟大殿供奉主神保儀尊王;又稱尫公。
在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和許遠同守睢陽,殉國後玉帝封之為神,專司驅逐禾苗害蟲之責,在黃巢倡亂河南光州一帶時,高張林三姓遷往福建安溪,均經指引而保平安,後在安溪大平鄉建集應廟祭拜,一直到宋朝時,封許遠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但有兩人尊稱,互易之說,即稱保儀尊王是張巡,保尊大夫則為許遠。農曆二月初二是保儀尊王聖誕。
本廟大殿供奉主神保儀尊王;又稱尫公。
在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和許遠同守睢陽,殉國後玉帝封之為神,專司驅逐禾苗害蟲之責,在黃巢倡亂河南光州一帶時,高張林三姓遷往福建安溪,均經指引而保平安,後在安溪大平鄉建集應廟祭拜,一直到宋朝時,封許遠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但有兩人尊稱,互易之說,即稱保儀尊王是張巡,保尊大夫則為許遠。農曆二月初二是保儀尊王聖誕。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文山區景行里景美街37號
交通方式
廟後方備有小型車停車場,停車位共計60個,24小時開放〈因採BOT方式,由包商收費〉
公車
251、棕12、BR12、666、915、673、505、棕6、BR6、660 棕2、BR2、253、市民小巴、284、74『景美國中』站下,步行1分鐘即達
搭乘捷運
捷運新店線景美站、1號出口步行2分鐘
公車
251、棕12、BR12、666、915、673、505、棕6、BR6、660 棕2、BR2、253、市民小巴、284、74『景美國中』站下,步行1分鐘即達
搭乘捷運
捷運新店線景美站、1號出口步行2分鐘
廟宇介紹
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建廟於景美區竹圍內(也就是目前景文街景美國小南側);清同治六(1867年)遷建於目前現址。
本廟大殿供奉主神保儀尊王;又稱尫公。
在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和許遠同守睢陽,殉國後玉帝封之為神,專司驅逐禾苗害蟲之責,在黃巢倡亂河南光州一帶時,高張林三姓遷往福建安溪,均經指引而保平安,後在安溪大平鄉建集應廟祭拜,一直到宋朝時,封許遠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但有兩人尊稱,互易之說,即稱保儀尊王是張巡,保尊大夫則為許遠。農曆二月初二是保儀尊王聖誕。
本廟大殿供奉主神保儀尊王;又稱尫公。
在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和許遠同守睢陽,殉國後玉帝封之為神,專司驅逐禾苗害蟲之責,在黃巢倡亂河南光州一帶時,高張林三姓遷往福建安溪,均經指引而保平安,後在安溪大平鄉建集應廟祭拜,一直到宋朝時,封許遠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但有兩人尊稱,互易之說,即稱保儀尊王是張巡,保尊大夫則為許遠。農曆二月初二是保儀尊王聖誕。
參拜流程
共「九炷香」
(一)天公爐:天公為道教最高神尊,一般信眾均先以「三炷香」拜之。
(二)主神爐:以「三炷香」拜之
(三)太歲殿
(四)文昌殿
(五)財神殿等 各一炷香卂拜。
(一)天公爐:天公為道教最高神尊,一般信眾均先以「三炷香」拜之。
(二)主神爐:以「三炷香」拜之
(三)太歲殿
(四)文昌殿
(五)財神殿等 各一炷香卂拜。
建築特色
本廟為文山區唯一三級古蹟,建築為閩南式「兩殿兩廊兩護室」之平陎格局。 三川殿陎寬三間,進深亦得三間,牌樓石垛與前點金柱相和。殿闢三門,步口全為石垛構成,石雕精細,為北部觀音石所雕。 大木結構,步口得二架,架內用二通三瓜,瓜統修長,近於泉州匠師風格。栱用料碩大,拱身較平直,員光及束隨多採醨虎形。
本廟整個遺構,多為清却治六年級日大正年間之原物。大木及石雕風格反映台北地區之共同特性,與大稻埕慈聖宮、艋舺清水岩等清末古寺廟建築風格較近,為台北盆地點行之中型廟宇。
本廟整個遺構,多為清却治六年級日大正年間之原物。大木及石雕風格反映台北地區之共同特性,與大稻埕慈聖宮、艋舺清水岩等清末古寺廟建築風格較近,為台北盆地點行之中型廟宇。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景美人的生活中心,以前廟前都被佔用作為市場,甚至把房子跟古蹟的廟連在一起。現在高家後裔,及地方仕绅集眾人士力量,取回廣場,恢復壯觀的集應廟。是景美人的福氣,擁有地方特色的三級古蹟。值得喝采。也感謝各位賢達為景美人的公共信仰努力。
景美集應廟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現存廟身建於1924年,已有百年歷史。主祀保儀尊王-張巡與保儀大夫-許遠,俗稱尪公。祂們是在安史之亂時,協助朝廷鎮壓安祿山軍隊的武將。
在西元757年雎陽之戰中,因不敵賊兵而亡,但其忠義精神受鄉里推崇,因而成為雎陽人的守護神。隨著歷史演進,雎陽人逐漸南遷至福建安溪地區定居,尪公也隨之到了安溪。
在乾隆年間時,尪公與安溪移民飄洋過海來到臺灣,並在景美地區落腳,使集應廟成為當地人的信仰中心。
其前殿楹聯寫道「景山展畫屏,脈鐘寶刹千人拜。」「溪水環玉帶,波映華堂萬點光。」兩句道出景美集應廟的風水格局,廟身建築古韻猶存,能感受到心凝神聚的氛圍,希望大家有機會能來一探究竟!
#古蹟~古色古香的集應廟,在熱鬧景美夜市旁邊,交通便利,可搭捷運新店線,到景美捷運站,走路2分鐘就到。
#這裡很熱鬧,前面的大廣場,?時候是?個人在這裡即興表演樂器~^_^~為什麼會用表演兩字?他神采飛揚的快樂寫在臉上?
今天
晚上,風很涼爽,廣場前?許多人在跳舞,整齊的舞步,快樂的神情~^_^~增添了一份悠閒的風景?~旁邊的商家傳出陣陣烤肉串香,等待的顧客不少?
這前面沒有什麼河流,後面也沒有什麼山,是大樓!
正確資訊傳導很重要!
很多年輕人愛來的景美觀光商圈!美食一攤攤一家家?
#2024農曆七月十八日月圓的晚上,在這裡,拍幾張有月亮的照片。特別的今天,安靜的心,生恭敬心?
❤️上善若水~善心極樂~家興事和❤️
㊗️?大家安康喜樂❤️
❤️知足常樂❤️健康平安就是?氣?
不貪不求不違背道德不造口業不欺凌人❗️走正義正道,自然人好人平安睡得好?
景美集應廟創建於清同治6年(西元1867年)。供奉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人的保護神
現在看到的景美集應廟是民國13年(西元1924年)重修的,而地皮部分是近年修的。
雖然有類似廟公的人員,但廟裡面堆了蠻多雜物的。
文山區唯一市定三級古蹟,正門廣場剛好切開南北兩側的景美夜市。本廟1867年建立於現址,是安溪移民高姓所建的守護神廟宇,也是清代台北盆地淡水河流域漢人拓墾歷史上所遺留下來的重要證物。
這次來剛好遇到廟前有掌中戲草台預演,停下駐留片刻。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6:00 – 21:00
星期二 06:00 – 21:00
星期三 06:00 – 21:00
星期四 06:00 – 21:00
星期五 06:00 – 21:00
星期六 06:00 – 21:00
星期日 06:00 – 21:00
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