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永和保福宮
• 主祀神祇: 保生大帝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管理委員會制
•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aofu888/
永和保福宮奉祀保生大帝,由大龍峒保安宮分靈已近二百年歷史,香火鼎盛,是雙和地區信眾祈安納福、寧靜心靈的神聖寶地。於民國100年時重建,現已臻完工階段,外貌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內裝木雕、石雕鬼斧神工、精雕細琢,彩繪、交趾陶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精采,展現濃厚之文化藝術價值。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2 2922 7524
地圖位置

新北市永和區下溪里2鄰仁愛路202巷11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交通方式
【大眾傳輸】
1.捷運:搭乘捷運中和線,於頂溪站2號出口下車,轉乘免費公車路線A,於「永平路口」站下車即可抵達。
2.捷運:搭乘捷運中和線,於頂溪站2號出口下車,沿永和路二段231巷直行即可抵達。
3.公車:搭乘公車706、297、275副線、51,於「保生路口」站下車即可抵達。

【自行開車】
1.國道3號→中和交流道出口下→走中正路至106縣道→橋和路左轉→環河西路二段→接保安路至仁愛路→即可到達。
廟宇介紹
本宮創建於道光初期,先民昔時遷移居於處開墾(溪洲)茲為參拜保生大帝,需步行到台北大龍峒保安宮,路途遙遠,如遇下雨季、颱風(當時未建橋樑、靠竹筏過溪)域水深流急,竹筏停渡,交通非常不亲,經先人同心協力以克難式的竹草為建材,搭合而成的草茅,大家共識以保福宮為廟名,擇日往台北大龍峒保安宮迎請保生大帝入廟鎮座,亲冺信眾膜拜,庇佑莊民平安。 保福宮是先人同心惜護,一付一付相傳,而經過四次整修改建,才有宏偉壯觀的現在廟殿。 保生大帝姓吳名本(音搯)字華基,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歲次己卯年(西元九七九年)三月十五日辰時誕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之白礁村,帅穎悟絕倫,及長博覽禮樂經書,天文地理,尤擅歧黃,年十七遊名山,得遇異人,渡引上崑崙山,晉見西王母,授以濟世神方,驅魔仙術,七日歸辭後,精修悟道,茹素,不納室,考中貢舉官至御史,辭官後退隱於大雁山,燅契玄機,三五飛步之法,從道者眾,而以刀圭符法,濟世救人,點龍眼,醫虎喉,遇瘴瘧、魔怪害民,大帝召神兵,用符咒驅除之。宋景佑三年五月初二日,化於白礁,乘鶴昇天,世壽五十八歲,之後如民眾有難,屢顯神凾,助民化解,村民感恩建祠圕像祀之,宋高宗頒詔立廟於白礁,二一戴後復立廟於青礁,孝宗賰號大道真人,明成祖七年,皇后患乳疾,帝以艾炷,應手而愈,戎祖大悅,賰金封爵,帝皆不受,駕鶴飛逝,迨仁宗洪熙元年晉封(恩主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並賰龍袍一襲,敕建宮殿奉祠,以供百姓朝拜,帝威靈顯赫,神恩廣布,護國佑民不輟。
參拜流程
天公爐->主神爐->太歲爐->地基主->五營爐(天公爐三炷香、其餘各一炷)
建築特色
保福宮座北朝南,為重簷歇山式廟構,雕飾精美,沿襲中國南方建築風格,廟脊燕尾,剪黏雕花,正殿兩旁龍柱以青石構成,雕工精細,栩栩如生;廟內藻井、斗栱、瓜筒、疊斗、花鳥柱、石刻人物等雕飾,千姿百態,唯妙唯肖。保福宮神靈顯赫,善男信女絡繹於途,香火相當鼎盛。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
載入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