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廟
廟宇簡介
• 主祀神祇: | 狀元公 |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狀元廟座落於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336巷52號,是一座完全以弘揚道教精義,遵循我國「忠、孝、節、義」固有文化傳統為宗旨之廟宇。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北市信義區惠安里吳興街336巷52號
廟宇介紹
主祀神衹狀元公本姓黃名狀元,係明付遺孤延平郡王麾下,陳永華總制派在此地統帥文武的一位抗清復明志士。後在鄭氏叛將施瑯變節降清,於清康熙22年(即民前229年,公元1683年),得荷蘭人濟助渡海攻臺時成仁取義,不幸被後人安葬於此。
清光緒10年(即民前28年,公元1884年)左右,三張犁地區之地方先賢張建情夫婦受黃狀元公顯靈託夢指示,除為其修築一座莊嚴醒目之「墳墓」外,並在其旁雕圕一尊土地公,搭建一座四角型涼亭,俾供善男信女進香膜拜求濟之所。
狀元廟為民國前數十紼即已存在之老廟,由於黃狀元公聖靈顯赫,遂成為地方仕紳民眾精神禮俗、求福、惜福、許願、求平安等信仰上重要場所,後因各地前來進香膜拜之信眾日漸增禔,因此在日據時付大正二年(民國二年)由張建情、王富、王阿頂、王赤九等人士發貣立碑修整而初具現貌,後又有林烟清、張有土、林金能、林永連、程有財、陳海水、楊林國等再將廟宇整修。
民國41年陳福、陳金火連絡信眾為黃狀元公廟增建中殿。
民國44、45年間,黃狀元公廟信徒為順利推廣廟務,成立「黃狀元公廟敬神會」,初有會員約40餘位;後因亯善日益增多,同時為配合政仙,乃將「敬神會」擴大為「黃狀元公廟禗理委員會」,並於民國61年辦妥孝廟登記。
民國75年因舊廟損壞,遂將舊廟全部拆除重建,而成為現在這座莊嚴肅穆宏偉實際之廟貌。
清光緒10年(即民前28年,公元1884年)左右,三張犁地區之地方先賢張建情夫婦受黃狀元公顯靈託夢指示,除為其修築一座莊嚴醒目之「墳墓」外,並在其旁雕圕一尊土地公,搭建一座四角型涼亭,俾供善男信女進香膜拜求濟之所。
狀元廟為民國前數十紼即已存在之老廟,由於黃狀元公聖靈顯赫,遂成為地方仕紳民眾精神禮俗、求福、惜福、許願、求平安等信仰上重要場所,後因各地前來進香膜拜之信眾日漸增禔,因此在日據時付大正二年(民國二年)由張建情、王富、王阿頂、王赤九等人士發貣立碑修整而初具現貌,後又有林烟清、張有土、林金能、林永連、程有財、陳海水、楊林國等再將廟宇整修。
民國41年陳福、陳金火連絡信眾為黃狀元公廟增建中殿。
民國44、45年間,黃狀元公廟信徒為順利推廣廟務,成立「黃狀元公廟敬神會」,初有會員約40餘位;後因亯善日益增多,同時為配合政仙,乃將「敬神會」擴大為「黃狀元公廟禗理委員會」,並於民國61年辦妥孝廟登記。
民國75年因舊廟損壞,遂將舊廟全部拆除重建,而成為現在這座莊嚴肅穆宏偉實際之廟貌。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靈驗!黃狀元公~農2/24聖誕
黃狀元公廟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惠安里吳興街336巷52號
清光緒10年(1884年)建廟,民國75年(1986年)重建為現今的規模,日治時期(1934〜1939年)兩本宗教刊物、民國43年、77年(1954、1988年)耆老座談會及民國76年(1967年)出版的(臺灣道廟誌第二輯·臺北市》等年代都有談論及記載,在民國70
年(1980年代)更有信士將神明分靈至桃園大溪供奉,可見在地要性。
清光緒10年(1884年)到三張犁(今吳興街地區)屯墾先賢張建晴之夫人,某日往黃狀元公廟一帶修整樹木,不慎傷及樹根!全身不適調養而無法痊癒,先賢於樹木旁,擺設香案予以參拜夫人病痛全消。
神靈託夢,祂本姓黃名狀元,在神樹旁邊三尺下,設法修墓,並在旁邊雕一尊土地公為本廟的由來。
農暦2月24日廟慶!
早期廟慶年年遶境,現改為5年一遶(以民國年尾數0、5舉辦)農暦7月16日普度·惠安里內沒土地公,在地人就當黃狀元公為地方守護神,凡事皆向神明敬拜祈求。
牌面維護請洽臺北市信義區公所經建課:(02)2723-9777
位於吳興街巷弄內的狀元廟,有許許多多的傳說唷!讓我最好奇的是宮廟內,有一尊軟身的天上聖母唷!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7:00 – 17:00
星期二 07:00 – 17:00
星期三 07:00 – 17:00
星期四 07:00 – 17:00
星期五 07:00 – 17:00
星期六 07:00 – 17:00
星期日 07:00 –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