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 主祀神祇: 財神土地公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管理委員會制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布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布。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強調信仰自由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和發展勢頭。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關於大量恢復建設「土地廟」的問題,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在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的情況下,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仍舊無濟於事。1980年代部分農村地區出現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在當地小學教學設施仍舊沒有改善的情況下,鄉民只熱衷建設土地廟,使得部分地區官方進行強行拆除,這股熱潮才有所遏制。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布因地而異。台灣也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地圖位置

南投縣埔里鎮薰化里南興街398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
載入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