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興宮
廟宇簡介
• 主祀神祇: | 池府千歲 |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E8%99%8E%E5%B0%BE%E5%BE%B7%E8%88%88%E5%AE%AE-413374898759387/ |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雲林縣虎尾鎮虎尾鎮中山里中正路172號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對中正路週邊居民來說,相當重要的廟宇,古色古香,還是很傳統的建築,雖然經過許多次,但第一次進來,感覺很不錯,廟宇的風格,廟方人員的和善親切,蔡淘貴拍過蠻多次的,主祀池府千歲,正殿還有藥籤,難怪廟前有幾間中藥行,青草店,神明的雕塑給人感覺也很好,最特別的是,我居然找不到政治人物的贈匾
古色古香的廟宇 平日沒人
裡面參拜順序都有明確標示
來拜拜的時候,可以把車停進來,在附近商圈逛,也可以進來上廁所廁所,很新很乾淨,廟方人員對人也很親切和藹的
池王宮~古蹟級老廟,開基建廟至今已有250年歲月,附近是商圈不好停車!如果是香客可開至廟口廣場,有小空間可暫時停車。
已至少有250年以上歴史的虎尾德興宮,長久以來是在地人的重要信仰。廟宇雖不大,但處處可見其美:入廟門後,三川殿上方的整片「紅燈籠海」,好似賜福燈,給人庇佑的感應;走向主殿的兩側廊道,牆上可見已修補之舊時壁畫,令人生「古人不見今時畫,古畫依舊伴今人」之慨嘆!
@宮廟特色
德興宮的建築,有個很妙的設計,主殿通往兩側的小門上,分別寫著「禮門」、「義路」,而此命名是台灣孔廟的典型設計:凡入[禮門]應學禮,學習做人的道理,學成後從[義路]出,此後做人處事當本於仁心、行於正道。此亦儒家兩千多年來行教化之核心重點。
此外,目前立於德興宮廟埕右側、虎尾地區年代可考最久之文物「嚴禁奸保蠹差借屍圖詐」碑,也是個獨家賣點。話說此碑設立於清乾隆47年(1782年),乃當時諸羅縣令冷震金頒布的「禁示碑」,以花崗岩石刻,曾經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拓印碑文,文中記載了當時地保/鄉保如何借屍訛詐鄉民的惡行,甚有地保與地方惡棍串謀,將不明屍首移至欲勒索之人其田產、屋舍附近,以冒認屍親、恣意羅織等手法,妄加罪於民,索利不成則拳腳相加,甚至私行拘禁,受害其狀尤慘。
從各地傳世的示禁碑記載可證此種借屍訛詐之惡習,直至清末仍未盡除,為清代臺灣社會問題之一。(有興趣的朋友可詳參國家圖館-台灣記憶之網路文獻,惟說明文體偏文言文,需耐心閱讀)。惟此碑年代甚遠,碑文終究無法抵擋歲月無情,文字已難逐字清楚辨明,故已配置透明保護裝置,俾保文物長久。
@宮廟沿革
根據德興宮池府千歲沿革誌記載:清雍正11年(西元1733年)大陸商人賴金章、羅安吉二人渡海來臺經商,隨身攜帶「池府千歲」香火。池府千歲鍾情於虎尾大崙腳一帶現址福地,並屢顯神蹟護佑,商人吳阿典感念池府千歲神力護其免於盜匪追迫,發願雕刻金身奉祀,若干年後,信眾感念千歲靈驗有求必應,起建廟之議。雖然廟宇之創建充滿傳奇,但關於清乾隆30年(1765年)的建廟紀錄在邏輯上應可憑採,因大崙腳聚落之開墾約起於乾隆24年(1759年),隨著人們移居此地,民間信仰隨之發展亦乃事理之常。基上所論,德興宮迄今至少已有250多年,甚至更久。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5:00 – 22:00
星期二 05:00 – 22:00
星期三 05:00 – 22:00
星期四 05:00 – 22:00
星期五 05:00 – 22:00
星期六 05:00 – 22:00
星期日 05:00 – 22:00
FB粉絲專頁